-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效应”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进行“留白”,让“空白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从而成就计算课的精彩。
关键词课堂留白;精彩;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81-01
“留白”是一项有技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留白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精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在情景导入中“留白”,让“空白效应”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计算教学需要融入一定的生活与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积极思考。课堂上,教师出示的资料包括实物、图片(像)、声音等,都对学生构成了一种教学情境。我们如果能在出示资料后“留白”,让学生自主理解情景图中的意思,就会使学生进入一种学习的境界,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我尝试着把静态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窗改变为学生喜欢的《西游记》神话故事为主的一个动态的情景:(例5主题图)王母娘娘要过大寿,她派7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仙女们到蟠桃园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桃子,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禀报,老师问:“仙女们会向王母娘娘如何汇报?”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有的说“一个也没摘到。”……教师在要求学生列出七个仙女共摘了多少个桃子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这一故事情景中,故事本身的趣味性非常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景中还蕴含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的理解的过程。每个仙女能摘到几个?那么7个仙女去摘为什么还是一个也没摘到?在对情景图的理解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解决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二、在提问中“留白”,让“空白效应”引导创新思维
计算教学也是一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情景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学的信息,提出数学的问题。问题“留白”是在发现问题后留下悬念,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再来解决。
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规律”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1)48÷12=(2)480……0÷120……0(各100个0),对于第一题,学生马上回答是4,但第二题,学生有困难,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猜一猜,想一想,结果可能是多少?然后教师又不急于做出讲解,而是借助这样的悬念导入新课:是否等于4?为什么等于4?它与第一题有什么关系?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会明白的。此外,问题“留白”也是问题的难度与坡度的统一。教师的问题单一、狭窄,一问一答式的设计就不能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与想象的余地。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价值,并通过思考后能够解决。
三、在解题方法中“留白”,让“空白效应”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计算方法是不唯一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在方法的比较与优化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但方法的“留白”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在优化的过程中探究最简洁的方法,这与“留白”并不矛盾。在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在充分发挥发散、求异、创新思维之后,有令人吃惊的发现。如计算“19+18”,学生竟然“喋喋不休”地说出了11种算法:
生1:10+10=20,9+8=17,20+17=37;
生2:列竖式计算;
生3:19+10=29,29+8=37;
生4:10+18=28,9+28=37;
生5:19+8=27,27+10=37;
生6:18+9=27,27+10=37;
生7:18给19一个1,就有20+17=37;
生8:19给18两个1,就有17+20=37;
生9:给19增加一个1,就有20+18=38,然后用38-1=37;
生10:給18增加2,19+20=39,然后39-2=37;
生11:先分别给19、18补1、补2,再分别减去,就有20+20-1-2=37。
其中,有的方法,如(3)和(4),(5)和(6),(7)和(8),甚至(9)、(10)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