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名称的要素、功能与确定方法.doc

法律名称的要素、功能与确定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名称的要素、功能与确定方法  成文法通常会有一个名称,立法机关在制定某部法律时,除了考虑法律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还会认真商酌法律的命名问题。一方面,法律命名绝非简单轻巧之事,正所谓制名以指实,这要求以精简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法律的内容,因而对立法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另一方面,法律命名亦非无足轻重之事,因为法律名称具有区分、识别和系统集成等重要功能。其中,区分功能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的名称,较为简易地区分此法与彼法、上位法与下位法、特别法与一般法,避免在选择法律时产生混淆;识别功能则缘于法律名称透露了诸多信息,人们可从中知晓法律的制定主体、调整范围、效力位阶等,便于有针对性地选择法律;庞大的法律体系还有赖法律名称发挥集成功能,以便保持和谐有序的内部结构,而不至于显得杂乱和零散。我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数百件法律,在此过程中,如何给法律命名是其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具体立法往往是在规划指引下进行的,早在立法工作启动之初,立法规划和立法工作计划中便有了拟定的法律名称,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律命名亦可认为是立法工作首先面临的技术性问题。 ?   大致而言,有关法律命名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整体研究,因为法律命名属于立法技术问题,所以立法学研究会从整体上探讨法律命名的问题。比如有论者认为,法律名称应当反映出法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和效力等级;[1]还有论者对法律名称的规范化设置提出建议,认为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对我国法的名称规范化作出全面规定。[2]二是个案研究,由于法律名称是立法工作中经常发生争议的问题,因而在具体的立法活动中,也会对法律命名问题展开探讨。例如在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过程中,便对该部法律的名称问题有过不少争论;[3]亦有论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名称不足以涵盖其保护内容,故建议更名为“商标和其他标志法”。[4]总的来说,整体研究更多地是法律命名问题的静态阐述,对立法过程中法律命名的动态过程略有疏忽;而个案研究缺乏整体视野,难以提炼出法律命名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有鉴于此,本文尝试整合两类不同的研究范式,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实践为素材,主要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刊载的立法背景资料,观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如何给法律命名的,以期对法律命名的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 ?   一、法律名称的基本要素 ?   法律名称由哪些要素构成?对于该问题,理论上和实务中的认识大体一致,通常认为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例如有论者认为,法律名称应包括地域范围、内容范围和效力等级;[5]亦有论者认为,法律名称由三个要件组成,即法律的适用范围、调整对象和效力等级。[6]通常而言,完整的法律名称兼有形式和实质两类构成要素,其中,形式要素包括适用范围、制定主体、表现形式和效力位阶,实质要素主要是指法律的调整事项和规范领域。一般来说,法律名称中的形式要素具有共通性,所以在法律命名时鲜有争议;实质要素则因调整事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在立法实践中较难确定。 ?   (一)法律名称的形式要素 ?   适用范围、制定主体、表现形式和效力位阶等形式要素,虽然不直接表明法律的规范内容和调整对象,但也是一个完整的法律名称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宪法和法律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立法体制,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结构特征”,[7]诸如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不同层次的法律类型,正是借助名称中的形式要素,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区分和识别。 ?   第一,适用范围和制定主体。大多数观点认为,适用范围是法律名称的基本要素之一,[8]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表明该部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域范围内适用;《北京市种子条例》中的“北京市”,表明该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范围是北京市的行政区域。除此之外,制定主体同样属于法律名称的基本要素,只是法律名称表明的制定主体往往比较笼统,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意指法律由中国的立法机关制定;当然,在某些特例中,法律名称载明的制定主体会比较具体,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这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以国家主席令公布的法律,在名称中指明其制定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过,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有几部并无适用范围或制定主体的要素,最为典型的便是《反分裂国家法》。在这部法律制定过程中,对于法律草案名称未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曾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质疑。对此,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从正反两面予以回应:一是考虑到本法作为对台特别立法,法律名称不冠国名,有利于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这部法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法轩(法律专业文库)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