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若干冲突及其融合学术报告.docVIP

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若干冲突及其融合学术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若干冲突及其融合学术报告 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若干冲突及其融合学术报告 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若干冲突及其融合学术报告 独家文档 原创文章,请勿搬运 感谢支持 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若干冲突及其融合 引言: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困境? 1982年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上,提出了我国对待西方传播学的16字方针:“系统了解,认真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然而,在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却不得不悲观地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传播学传入中国已经20年了,却仍处在引进和介绍阶段,而且这一工作还有待于加强。中国传播学的现状是,“理解式”的研究多如牛毛,有创见的研究少之又少。虽然也进行了一些自主的传播学研究,但是研究的范畴、范例、方法均引自于西方传播学,而且基本上是传统学派(即美国经验学派)。16字方针的后两句话,仍然只是一种设想。? 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困难重重,原因有很多。但是本文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是中国传播学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上的诸多矛盾。? 行政取向和批判取向的两难选择? 研究取向,也可以叫做研究的指导思想。从理论上讲,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者倾向于批判学派,而对传统学派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传统学派对资本主义制度持实证的肯定态度,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学者不能不反对的。而批判学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猛烈抨击,则被我们的学者认为是进步的倾向。? 但是,在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研究取向就不是这样。作为“维护现行社会制度”的传统学派得到了青睐。传统学派的“行政管理”式的研究——即不涉及传播制度,只是单纯研究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做法——被中国学者顺理成章地挪用。批判学派那种只破坏不建设的做法却遭到了唾弃。原因不难理解,中国做传播学的学者大都不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而是新闻学家。中国传统的新闻学治学方式不能不对他们产生影响。中国新闻学长期以来一直以图解新闻政策为目标,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任何批判的想法和话语空间。所以,在介绍国外的传播学著作和成果时,对传统学派的引进比较多,包括各种模式和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控制实验法)等,批判学派的著作反而介绍得比较少。在中国看到的批判学派的著作,无论是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还是文化帝国主义,都不是传播学界译介的,而是哲学和文学批评界做的工作。这个事实反映了传播学研究者的心理。? 但是,中国的传播学研究照搬美国的那一套,行不行呢?答案是“不行”。? 不客气地说,所谓传播学,其实是美国人做的一场大梦。1949年,一位文学博士出身的美国新闻记者把一位政治学家、一位社会学家、一位心理学家和一位社会心理学家的论文编进了同一本书里,从那个时候起,这场叫做“传播学”的美梦便开始了——我们都知道,那个记者是威尔伯·施拉姆,那个政治学家叫哈罗德·拉斯维尔,社会学家叫保罗·拉扎斯费尔德,心理学家叫卡尔·霍夫兰,社会心理学家叫库尔特·列文,那本书的名字就叫《大众传播》。? 为什么说传播学是美国人做的一场梦?因为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但是美国人的研究证明,传播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或者用克拉珀的说法,是“有限的”。换句话说,传播的效果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第一,心理效果。传播对受者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这是源初意义的传播效果。? 第二,社会效果。传播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这是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意义上的效果。? 第三,文化效果。传播对真、善、美、正义、自由和平等的影响。这是哲学、美学意义上的效果。? 传统学派一开始研究的其实只是第一层含义上的效果。而他们最终发现这一层面的效果并不大,而传播的强效果体现在它的长期效果,即社会、文化效果(包括批判学派关注的意识形态效果)上。虽然我们可以扩大效果概念的外延,把社会文化效果也包括进来,但是这种意义上对传播的研究已经不是原始意义上的传播学了。至少,不再是传统学派取向的研究了。比如,1978年,英国学者默多克和彼德·戈尔丁就说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传播学。因此,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困境首先来自传播学本身的困境。中国的传播研究既无法照搬照抄美国的一套,重复他们的错误,也无法采取批判学派的研究取向。这是中国传播学研究中所存在的第一个矛盾。? 行政取向与人文方法的冲突? 和研究取向上的矛盾相对应的,是中国传播学在研究方法上的犹豫。? 传统学派以定量研究为主,批判学派以定性研究为主。这不仅仅是研究方法的分歧,更是对传播学性质的看法上存在着的根本分歧。美国的传播学是要把传播现象当作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社会)科学来研究,试图从中发现规律。这是和美国的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分不开的。美国传播研究许多接受政府资助或工商业赞助,目的是为了提高宣传、广告效果,控制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带有很浓的实证色彩。而欧洲的学术传统和美国是不一样的。欧洲人明确区分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德语中又叫做“精神科

文档评论(0)

彩虹小白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