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VIP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岳华摘要: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很尽心,但百姓不比邻国多。孟子认为 养民教民,解决衣食教化,才能形成王道。在学生梳理清楚孟子仁政 思想基础上,认识其现实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民不增多;王道之始;王道之成;现实意义;历史局限 【教学目标】.文化传承:读懂文章内容,理解孟子的王道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审美鉴赏:培养学生从历史开展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探讨孟子王道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活动设计】结合课后练习一、三,本课时由两部组成:第一,在理清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总结文中表达的孟子仁政思想,第二,讨论其现实意义及历史 局限性。 活动预设: (一)仁政思想梁惠王的疑虑是灾年迁移百民和粮食,对国家很尽心,可自己的百姓 不比邻国多。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让百姓增多,称王诸侯,必须通过王道之始、王 道之成两个步骤: 王道之始:不违背农业生产时间,开展种植业,渔业,林业,推进农 业生产,节约资源,使活着的百姓休养生息,使死去的人不留遗憾。 王道之成:解决衣食一一赐每户宅地五亩种粮植桑,解决穿衣吃饭问 题;蓄养家禽,解决吃肉问题;推行教化一一兴办学校,教授孝道和对 兄长的尊敬之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即统治者要重视民生,改善百 姓的生活,提高社会福利待遇,使子民甘愿顺从;同时,也吸引其他 诸侯国的百姓归顺,无形中增强自身国力又打击了敌国。 总之,就是以百姓为中心.用仁义之树术养民、教民,到达爱民,推 行政务的目的。 (二)现实意义及历史局限性孟子开展了孔子的“仁”,推行“仁政”,用制度保证百姓有自己的 土地和房屋等恒产,有基本的生产资料;保证农民有足够的劳动时间, 不可扰民;加强道德教化,使百姓懂得仁义礼智孝悌忠信之理。封建 地主阶级剥削百姓,浪费粮食而不知节俭现象存在,路上更有饿死的 尸体也不开仓赈灾的无道乱象也存在,这就更需要政令来缓和阶级矛 盾,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不动摇: .民本思想百姓第一位、江山社稷其次、君主再次之,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可 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才可能变成诸侯,像成为大夫就要得 到诸侯的欢心。 .权力在民梁惠王与孟子讨论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认为首先是统一,且不嗜 杀。又认为舜被尧推荐给天,天接受以后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 接受后舜就作了天子。在他看来,天有决定权,但天把事情告诉百姓, 百姓同意,你成悬天子方可名正言顺。 .民可以不服从暴君孟子认为臣被君像自己的手脚看待,那么臣以自己的腹部和心脏看君; 臣被君看成为犬马,那么臣看君如路人;臣被君以土芥看待,那臣看君 就像看寇仇。商纣残暴,武王伐纣,替天行道。他虽同情百姓、谴责 暴君,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秩序的,他认为统治者 治人,体力劳动者受制于统治者。而统治者被他人养活,这是天下通 义。(《孟子?滕文公上》) .以民为归宿办政事孟子对梁惠王曰:君王推行仁政,减轻刑罚,降低税赋,精心耕种, 让壮年人在闲暇时学习孝悌忠信,能侍奉父兄长辈。必然吸引百里之 地的百姓来归顺。 .以民意为准选贤能孟子认为仁者适宜在高位,谁是仁者,谁说了算?大臣、诸大夫认为 贤能都不算;百姓认为贤能,然后考察,假设果真贤能,才能用他;国人 认为某人该杀,通过考察如果该杀,才能杀掉。可见,孟子选拔贤能 要以百姓的意见为考察出发点。 .以养民、保民为本职孟子主张国君不能扰民只能养民,要不违背农业生产时间,不剥夺生 产时间,才能处理好君民关系,国君要以民之乐为乐,以民之忧为忧, 民才能与国君同忧乐。国君才可以称王天下、使天下太平。 .反对不义战孟子认为春秋没有合乎道义的战争。且推行仁政的国君,帮助支持他 的人就多,不推行仁政的国君少有人支持。所以他主张万乘之国必须 行仁政,解民于倒悬。(《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仁政学说的进步意义: 他的思想上承孔子、下启荀子,是先秦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开展阶段, 对后世的政治、文化、经济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孟子仁政学说的局限性孟子的思想,存在严重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他的仁政说带有浓厚的 保守色彩。一切政令为统治者服务为要义。 课堂小结: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以民为本,就可以使天下 归心。其观点虽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也要 看到他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肖龙.孟子学习思想的核心意蕴与当代意义[J].现代大学教育, 2022, 38 (01): 9-15.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