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受精卵引种法 太湖新银鱼: 如水温在14℃以下,暂养2~3天后运输,当水温在15℃以上暂养1天即可运输。暂养时间太长,可能在运输途中破膜出苗,死亡率较高。 大银鱼: 繁殖水温低,孵化期长,不存在因水温高而早出苗,但最好在受精后5~6天,避开敏感期,在原肠晚期以后运输,这样更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运输方法: 40×80厘米的尼龙袋,加水12~15公斤,充氧可装大银鱼受精卵5~15万粒,袋内水温0~10℃。 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二十页。 4.受精卵的投放 (1)投放底质 选择底质比较坚硬或砂质底地点进行投放,有利受精卵的发育。 (2)投放方法 投放地点选在背风向阳、水质和水位稳定的地点,均匀撒开,并在投卵区用密网围栏,防止其它敌害生物的侵害。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二十页。 五、银鱼的捕捞 (一)大银鱼刺网类渔具 1. 刺网类渔具的种类: 定置刺网、流刺网、围刺网和拖刺网 2. 刺网类渔具的结构: 单层刺网和三层刺网 3. 尺寸: 单片大银鱼刺网长约50 米,高0.5~1.5 米 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二十页。 4. 网目: 根据公式:a = 0.07 × L; 大银鱼平均起捕规格14.3 厘米(10~18厘米);则 2a为:2厘米(1.4~2.5厘米)。 5. 水平缩节系数: 0.55 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二十页。 (二)地曳网类渔具(大拉网、地拉网) 1. 种类: 有囊、无囊,单囊、多囊 2. 主要参数: 长度:100~2000 米 深度:作业水深的1.5~2倍 网目:2.5毫米×2.5毫米 水平缩节系数0.55,垂直缩节系数0.87 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二十页。 (三)拖网类渔具 1. 种类: 无翼拖网,有翼拖网 2. 结构:见图 3. 主要参数: 网口:长7米,宽3米 网身:长14米,囊网长4米。 捕大银鱼网目1厘米,捕小银鱼2.5毫米 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二十页。 (四)围网类渔具 1. 种类:单船围网、双船围网和多船围网 2. 主要参数:长300米,深15米,网目3毫米 (五)其它捕捞网具 1. 飞机网 网口为长方形,高2.5米,宽2米,网长10米; 捕大银鱼网目1厘米,捕小银鱼2.5毫米。装配见图。 2. 扳缯网 尺寸为3.5米×3.5米,网目3~5毫米,装配见图。 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二十页。 第二节 池沼公鱼的引种与驯化 一、分类地位 二、分布 三、形态与结构 四、生态习性 五、池沼公鱼的增殖放流 六、池沼公鱼的捕捞技术 七、池沼公鱼的营养价值和保鲜加工 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二十页。 一、分类地位 池沼公鱼:鲑形目,胡瓜鱼科,公鱼属。 关于公鱼属的种类分类意见不一。有两种主张: 分为三个种:海公鱼(海岸产卵)、池沼公鱼和太平洋公鱼。 分为五个种:海公鱼、日本海公鱼、池沼公鱼、太平洋公鱼和西太平洋公鱼。 第七十页,共一百二十页。 二、分布 池沼公鱼是广布种,主要分布北太平洋两岸和北冰洋沿岸。在亚洲见于日本、中国、朝鲜和前苏联的远东地区。 在我国,池沼公鱼的自然分布仅局限于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和图们江下游。 1938~1943间从朝鲜引入池沼公鱼发眼卵到黑龙江镜泊湖、五大连池、吉林长春的净月潭水库等。自1984年池沼公鱼已被引种到全国的13个省市。 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二十页。 三、形态与结构 (一)外部形态 体修长,稍侧扁,背鳍与腹鳍相对,位于体之中点,脂鳍一个,尾鳍深叉状。 吻尖,下颌稍长于上颌,眼较大,位于体中轴上方,口内有弱齿,体被有薄而呈椭圆的圆鳞。 侧线不完全,侧线鳞通常只有7~16个。 成鱼背部橄榄绿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无色,生殖季节头部和胸鳍条有追星。 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二十页。 (二)内部构造 骨骼较纤细,且常骨化不完全,所以骨刺较柔软,整体食用无有刺的感觉。 有胃,无明显的胆囊。 鳔一室,内充液体。 达到性成熟的生殖腺两侧不对称,左侧发达,位于腹腔左侧前中部,右侧细小,位于腹腔右侧后部。 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二十页。 四、生态习性 (一)生长 4月下旬,孵出的鱼苗全长0.5 厘米, 到10月底已达性成熟,这时的体长为9厘米左右,体重6.9克左右。 次年3月份,体长达10厘米左右,体重8.8克左右。 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二十页。 (二)食性 池沼公鱼全年都摄食, 主要食物为浮游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 次要食物为摇蚊幼虫,昆虫等, 偶然食物是藻类和植物碎屑。 (三)繁殖 一般1冬龄,体长5.5~7.2厘米,体重1.2~4.0克时即达到性成熟。 繁殖季节,雄鱼的吻部、鳃盖上和胸鳍上有追星,产卵期性比接近1∶1。 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二十页。 大部分池沼公鱼繁殖后死亡,只有少部分产卵后存活。 个体繁殖力1,500~20,000粒/尾,相对繁殖力700~1000 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