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9108035856(电话支持时间:9:00-19:00)。
法学本科中商法学教材设计
一、商法的地位与《商法学》课程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伴随着商事交易关系的
产生而建立、发展起来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英美法系商法继续了其实证主义的立法理念,强调商法的灵活、
便捷、安全,强调商人的自治、自律、自裁,通过对商法的修订补充,
使其本国商法继续保持着适时性,极大的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而在大
陆法系国家中,商法出现了“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之争。无论
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 ,商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 ,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无论是实行民商合一还是奉行民商分立 ,也无论是否编纂
有商法典,当代世界发达国家,都设有商法学这一独立的法学学科。
1998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
商法确定为 14 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作为开办法学专业的最低
要求,在教育部法律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下 ,制订了对全国法律院校
适用的商法学教学大纲,出版了全国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商
法》,首次确立了商法在中国法律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商法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的安排
参考其他法律院校对 《商法学》课程的设计,课时计划不尽相同,
有的安排是 54 学时,有的学校安排 72 学时,但无论是 54 学时,还是
第 1 页 共 6 页
72 学时,都无法满足《商法学》课程内容的设计的要求。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范健先生主编的《商法》教材为例,全
书共 7 编 39 章,其中包括了商法总论、公司法、破产法、票据法、证
券法、保险法和海商法七部分主要内容,这七部分内容中的任何一个
部分,至少需要 20 个学时左右才可以将基本内容讲解清楚,我们简单
相加,要将这本教材的基本内容讲授完毕,需要 140 个学时左右,以这
样的学时为基础,所达到的教学效果 ,只能是对这七部分的基本原理
和结构做以简单完整的介绍,不可能有时间展开讲授。
(二)讲授内容
商法总论是授课教师最难讲,也是最容易讲的部分。说难讲是因
为在我国学者对研究商法总论 ,还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体系的商法
总论,理论研究无法适应具体商法学科的发展 ,很难让学生对商法有
一个整体的认识;说最容易讲是因为现有的关于商法总论的教材以及
其他材料,都比较单薄、比较简单,偏重于对现象的阐述,理论性不强,
授课教师很容易讲授完毕 ,也容易找出很多具体的事例简单而过 ,这
样的讲授的结果是,老师轻而易举的,蜻蜓点水式的讲授完毕,而学生
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讲授和研究商法总论的目的也很难实现。
商主体法律制度是对商主体的设立、变更、终止制度的研究。目
前,所有教材中涉及商主体法律制度的内容 ,几乎都是对现行商主体
立法具体内容的解释和阐述 ,而对商主体基本制度阐述比较欠缺 ,同
时,缺乏与商法总论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尽管在 《商法学》中编写,
但并没有 《商法学》的角度去研究商主体法律制度,给人感觉,与商法
第 2 页 共 6 页
总论部分毫无关系 ,仅仅是内容的拼凑①。与商主体法律制度相比 ,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商行为法律制度中。
(三)教材选择问题
纵观目前的教材,体系结构上基本一致,都是总论、分论的结构。
仔细阅读,本人认为总论和分论在内容上缺少必要的内在联系 ,尽管
将两部分编写在一部书中,但两部分内容各自孤立,总论说总论的,分
论写分论的,同时,从《商法学》分论的内容上来看,与单行商事特别
法教材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如果协调不好,会使 《商法学》课程的讲
授与后续的商事单行法课程的讲授 ,在内容严重重复,进而影响学生
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商法学》课程设计几点建议
(一)协调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
1.与民法课程内容的协调
由于商法和民法都属于私法的性质 ,因此,民法学科与商法学科
在内容上的重复也是无法避免的。合同法是传统民法学科中重要的组
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与商法交叉重复,主要集中在合同和合伙、买
卖部分。
(1)商事买卖与合同的重复及协调
在讲授《合同法》时,教师往往会从民法的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