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装行业五大坑人陷阱及监管.docx

当前家装行业五大坑人陷阱及监管.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家装行业五大坑人陷阱及监管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按照自己的心意进行装修装饰,开启安居乐业的新生活模式,是人们对小康生活新的向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家装行业早已成为一项热门行业。家装行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房屋装修的需要,但同时,家装行业中出现的种种坑人陷阱,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诟病,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前家装行业坑人陷阱的表现形式 (一)在装修合同上故意“漏”项后再恶意增项。有的装修公司或者装修队伍(以下统称“装修公司”)为了在装修价格上取得优势,达到与消费者顺利达成装修协议的目的,利用其对装修业务熟悉的优势,在装修合同上故意少报或漏报施工项目,特别是合同中故意不写或者少写一些关键装修项目,把初期整体预算降低,等开工后再增加装修项目,并漫天报价,以各种理由对这些关键项目进行漫天要价,如果消费者拒绝这些要求,装修公司则以整个装修工程无法完成为由,迟迟不完工。 (二)在合同未约定的情况下擅自增项。有的装修公司在装修合同未约定新的装修项目,且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增加装修项目,从而达到增加工程量、多赚取材料费的目的,而且对新增的装修项目的材料选择、材质要求、材料价格、装修质量未经消费者同意,私自选取材料并进行装修,使消费者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某消费者在与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时,消费者并未要求在卫生间里做隔断,但装修公司在装修卫生间时,在未征求消费者意见的情况下,擅自为消费者安装隔断,并据此要求增加装修费用。 (三)在计量单位上玩“数字游戏”。有的装修公司设计或计算装修项目时,在装修长度或装修面积上玩“数据游戏”,在长度不足整数时,超过整数部分按整数计算。比如设计方案中做4.2米长的橱柜,装修公司可能会按5米计算工费,并按5米橱柜来采购装修材料,这无疑会增加装修费用。 (四)故意拖延装修时间。一般情况下,装修公司与消费者在装修合同上是约定了装修期限,要求装修公司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房屋装修。因装修材料未能及时到位,或者有的装修公司因装修工艺水平等原因没有在约定时间内完成装修,消费者是能够接受的。然而,有的装修公司为了达到增加装修费用的目的,利用消费者急于搬进新居的心态,在达成装修协议并开始进行装修后,故意拖延装修进度,甚至故意停工,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加价,扬言不加价就不完工,从而达到增加装修费的目的。 (五)在装修材料上“偷梁换柱”。有的消费者为了图省事,以“包工包料”的形式 将房屋装修整体承包给装修公司,多数消费者虽然在合同中约定了装修的材料品种、规格、价格和质量要求,但少数装修公司在装修过程中,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以价格较低的装修材料,冒充合同约定的价格较高的装修材料;有的装修公司以“合同约定的材料无货、需要替换类似材料”为由来“偷梁换柱”,达到降低装修成本,换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制度设计。调查显示,目前家装行业之所以乱象丛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相关管理制度,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由政府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用政策法规、制度来规范家装行业家装行为,有效遏制家装行业乱象,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推广合同示范文本。为防止装修公司在装修合同上为消费者“挖坑”,建议消费者在与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时,尽量使用房屋装修合同示范文本。必要时,可在正式签订装修合同前,将拟签订的装修合同交给律师、消委会工作人员等专家对合同的内容进行甄别后,再签字确认。 (三)注重细节问题。建议消费者无论是订立装修合同、测量装修物或者装修项目,都要特别注重每个细节,必须在合同中进行确认,不能让装修公司“钻空子”,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谨慎选择装修公司,尽量选择正规的、有装修资质、有良好市场信誉的装修公司,以减少或避免装修纠纷。 (四)注重依法维权。当消费者在房屋装修过程中遭遇“装修陷阱”,遇到装修欺诈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依法向市场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部门投诉、举报,甚至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管部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对设置装修陷阱,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全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遏制“装修陷阱”发生,促进家装行业健康发展。

文档评论(0)

anyha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