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关税壁垒( non-tariff barriers NTBs ) 第一节 非关税壁垒概述一、 含义 二、 产生 三、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灵活性 有效性 隐蔽性 歧视性 四、 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越来越把非关税壁垒作为实现其政策目标的主要 工具。对他们来说,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是作为防御性武器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用以保护国内陷人结构性危机的生产部门,或者保障国内垄断资产阶级能获得高额利润。 是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用作砝码,逼迫对方妥协让步,以争夺国际市场。 是用作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歧视的手段,甚至作为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 总之,发达国家设臵非关税壁垒是为了保 持其经济优势地位,继续维护不平等交换的国际格局。 (二)发展中国家同样也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着非关税壁垒措施。但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设臵非关税壁垒的目的主要是: 限制非必需品进口,节省外汇; 限制外国进口 品的强大竞 争力,以保护民族工业和幼稚工业; 发展民族经济,以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和剥削。 第二节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一、 进口配额制( import quotas) (一) 绝对配额( absolute quotas ) 全 球 配 额 (global quotas; unallocated quotas) 国别配额(country quotas) 自主配额(autonomous quotas) 协议配额(agreement quotas; bilateral quotas) (二)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 二、“自动”出口配额(“voluntary”export quotas) 专栏 1 日美汽车贸易中的“自愿”出口配额 “自愿”出口配额最早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对出口美国的汽车的限制。日本汽车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到 80 年 代初,对美国汽车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1979 一 1980 年美国汽车业失业率的上升和利润的下降,使福特汽车公司和美国汽车工人 联 合 工 会 ( 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简称 UAW)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请使用 201 条款的保护。几位来自美国中西部各州的参议员提出了一个 把 1981 、1982、1983 年出口到美国的日本汽车总数限制在 160 万辆的议案。这个议案原定在 1981 年 5 月 12 日的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上进行讨 论和修改。但日本政府在知道这一消息后主动于 5 月 1 日宣布它会“自愿”限制在美国 市场上汽车的销售。 1981 年 4 月一 1982 年 3 月,限制总额为 183 万辆,包括出口到美国的 168 万辆小汽车和 8.25 万辆公共交通 工具以及出口到波多黎各的 7 万辆其他交通 工具。在 1984 年 3 月之前,这个限额一直保持不变,后来开始逐步增加,1984 年配额升至 202 万辆,1985 年起又升至每年 251 万辆,1992 年 3 月限额开始下降。 最初几年里,自愿限制总额几乎都用 完。在 1987 年前,自愿限制对日本的汽车出口一直是有约束力的。1987 年之后,日本公司开始在美国境内生产汽车,美国从日本的进口自然下降,实际进口逐渐低于限制总额。到 1994 年 3 月,美国对日本汽车的自愿出口限制就取消了。 有意思的是,1981 年,在实行限制后的 第一年,销往美国的日本汽车的单位价值上升了 20%,而 1982 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又上升了 10%。当然,价格的的上升可能反映的是一般性价格水平的上升,也可能反映了日本销美汽车质量的提高。 美国加州大学的罗伯特〃芬斯阙教授于1988 年建立了一个质量选择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不同车型价格数据, 就自愿出口限制协议对日本输美汽车质量 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比较自愿出口 限制协议生效前后的变化,他发现:日本公司改变了在美国市场所销售汽车的特性, 转向了更高质量和价格的车型,也就是说,伴随自愿出口限制协议而来的日本汽车进口 价格的上涨,部分原因是进口车型的质量提高。在考虑了日本进口车质量提高因素的基础上,他计算出在 1983 年和 1984 年的自愿出口配额水平下,每进口一辆小汽车,美国实际支付的福利成本超过 1000 美元。 资料来源:Feenstra, Robert C., 1988, “Quatity Change Under Trade Restraints in Japanese Auto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3(1), Feb, pp.131-146;关洪涛:《美日汽车贸易摩擦极其企业发展战略》,载《汽车工业研究》1991 年第 4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