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回乡偶书解析课件.pptx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回乡偶书解析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 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 回乡偶书 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有感情的吟诵古诗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 | _ _ | | _ _ _ _ | | _ _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_ _ _ | | _ _ | | | _ _ | _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解读全诗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此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得却是久客伤老之情。 一读诗歌,找一找: 诗人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看到了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一草一木。 想到离家那么久,家乡的风景让人熟悉又陌生,我日夜思念的那些亲人是否还在人世...... 我的乡音没变头发却已稀疏。 我从小离开家乡年老才返回, 解读 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再读诗歌,找一找: 从儿童视角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看到了一位白发稀疏,弯腰驼背的老爷爷。 想到了这位陌生的爷爷是哪里来的呢?来干什么? 家乡的儿童看我是远方的客人, 他们笑着问我从何处来。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儿童这淡淡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解读 想象画面,诵读古诗。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总结全诗: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精品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心扑在教育上,换的桃李满园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