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之——艾灸、拔罐与刮痧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之——艾灸、拔罐与刮痧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之——艾灸、拔罐与刮痧 第一节 灸 法 学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灸法就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临床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均说明灸法可以弥补针刺之不足。 灸法可能是在热熨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据推测,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煮食或篝火防兽时,有时可能会被迸出的火星烧灼烫伤皮肤,但同时这种局部的烧灼也可以减轻某些疾病的症状。这种情形反复多次出现,就使人们受到启发,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干枯的植物茎叶作燃料,对局部进行温热刺激。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一、材料的制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1.艾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2. 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物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物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二、施灸方法 《千金方》指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临床操作一般先灸上部、痛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1、直接灸 又称艾柱灸 1、直接灸 又称艾柱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施灸步骤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 ①将艾绒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 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④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2.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ppt
- 关爱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讲座.ppt
- 过程控制工程设计概要.ppt
- 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ppt
- 空间数据质量与元数据.ppt
-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波动程度解析.ppt
- 中药学第23章开窍药简洁版.ppt
- 中医内科学-胁痛.ppt
-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ppt
- 第十一章理血剂教程.ppt
- 2025年园艺花卉电商供应链整合创新模式深度报告.docx
- 跨境电商独立站用户流失原因及预防策略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医疗信息化升级路径探索:智慧医院建设现状与解决方案.docx
- 2025年乡村民俗旅游跨境推广平台市场拓展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乡村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村医疗改革研究报告.docx
- 虚拟场景交互设计在直播电商场景中的用户体验提升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氢能分布式储能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分析.docx
- 制造企业供应链弹性水平评价体系研究.docx
- 2025年教育OMO模式线下网点智能教学管理系统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职业技能培训行业数字化转型与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台湾AI行销趋势报告(繁体版)-Kolr.docx VIP
- 湖北办公楼监控及电子围栏系统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围栏(施工组织设计围栏(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2024年台湾YouTube年度社群内容趋势报告(繁体版)-Kolr.pptx VIP
- 诺尔起重设备(中国)有限公司RTG&RMG中国福建招商局漳州开发区363105.pdf VIP
- 小区沥青道路设计做法.doc VIP
- 2025年台湾AI行销趋势报告(繁体版)-Kolr.pdf VIP
- 防雷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智能体协议:MCP、A2A、ANP-智能体互联网的黎明之前.docx
- 国有企业收购合同协议.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