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理血剂教程.pptVIP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临床应用: 2、现代: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3、黄芪:先从30克始用,不效逐加量。 4、使用注意: ①久服缓治,坚持疗程。 ②必须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③痰阻、肝风、阴虚、血热忌用(脉弦 硬有力、脉滑、偏数、面红、眩晕) ? ? 1、原则:中风后遗症的主方,必属气虚血瘀型。 补阳还五汤——运用 加减变化: 上肢加桑枝、桂枝; 下肢加牛膝、杜仲; 久病加水蛭、虻虫; 语音不利,加菖蒲、郁金、远志; 口眼歪斜,合牵正散; 痰多,加半夏、天竺黄; 偏寒,加附子; 脾虚,加党参、白术。 中风后遗症 陈某,男,78岁。患中风后遗口舌强、双下肢活动不利1年余。曾用曲克芦丁(维脑路通)等药治疗未效。刻诊:口角向左余,流口涎,舌强,语言謇涩,双下肢震颤而乏力,举动艰难,步履蹒跚,神智虽清但反应迟钝,思维不灵,近事喜忘,心悸。舌苔薄黄而腻,舌体胖大,向左斜,脉弦硬。血压150/90mmHg。头部CT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辨证为痰瘀阻络,机窍不灵。治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导痰汤加减: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生黄芪30克 桃仁10克 赤芍12克 红花8克 炙甘草6克 炙地龙15克 竹茹10克 枳实10克 瓜蒌皮15克 天竺黄6克 制南星6克 制半夏8克。竹沥水20ml*3支(每日3次)。8剂。嘱注意情志调畅,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肥厚。 二诊:服方后口较正,双下肢震颤好转,活动较自如而有力。原方加丹参、北沙参各15克。20剂。 三诊:口角斜已正,言语流利,肢废复用,步履几如常人。遂停药调养。半年后随访言语行动如常人,面色红润 ,精神如常。因经济条件所限,未再作头部CT复查。(张德超医案,录自倪诚. 2006. 新编方剂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柴胡15g,瓜蒌根、当归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6g,大黄(酒浸)30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5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30g,加黄酒 30ml,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复元活血汤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病机:跌打损伤,瘀血滞留胁肋,气机阻滞 方解: 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 柴胡——疏肝行气,引药入肝经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当归——补血活血 瓜蒌根——“续绝伤”,“消仆损瘀血”,清热润燥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君 臣 佐 佐使 复元活血汤 运用:1、辨证要点:胁肋瘀肿疼痛 2、加减:瘀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酌加乳香、没药、元胡等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气滞重而痛甚者,可加川芎;香附、郁金、青皮等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力。 3、使用注意:运用本方,服药后应“以利为度”,若虽“得利痛减”,而病未痊愈,需继续服药者,必须更换方剂或调整原方剂量。孕妇忌服。 温经汤《金匮要略》 组成:吴茱萸、麦冬(去心)各9g,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半夏各6g 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温经汤《金匮》 一、组成: 二、主治: 1.月经不调—提前、推后、数行 崩漏、痛经、闭经 2.久不受孕(继发性子宫发育不良)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经来有块,色紫而淡 小腹冷痛,伴月经不调 脉迟细 说明: ①病理3个字—虚寒瘀。 ②推后—多寒重。 ③痛经闭经—多瘀重或寒重。 ④提前、数行、崩漏—多虚显。 ⑤唇口干燥,手足心热,傍晚发热—兼证—阴 虚瘀热。 三、方解: 1、作用—调经之要方—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2、配伍: 萸、桂、归、芎—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胶、芍、麦(归)—滋养阴血(重养血) 丹皮(归、芎)—活血祛瘀、调经退瘀热 参、草、姜,夏—益气和胃、以助祛瘀调经 3、说明—为何益气和胃? 四、临床应用: 1、范围:调经之主方,凡血虚有寒有瘀有热,或 寒热虚瘀相兼者均可,重在虚寒二字。 2、现代:月经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不孕。 3、加减: ①?? 推后—重吴萸、桂枝、加茴香。 ②?? 提前或数行—重阿胶加熟地。 ③?? 痛经闭经—重归芎加玄胡、牛膝。 ④?? 伴发热唇口干燥—重丹皮加生地。 ⑤?? 不孕症—加紫石英、艾叶。 ?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当归8钱、川芎3钱、桃仁14枚、 炮姜5分、炙草5分。 重用当归—15至30克,轻用炮姜—2克。 生化汤宜产后尝,芎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