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陶瓷艺术的烧成方法
陶瓷品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烧制才能最终成为成品。那么,你 知道陶艺的烧成方法有哪些吗?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瓷艺术的烧成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陶瓷的烧成方法1、素烧法:
表面不上釉的作品,直接烧成称为素烧。素烧可以保留陶瓷作品上的手工痕迹, 显现材质的自然和本质的美。陶的素烧温度为900~1150℃。瓷的素烧温度为 1100~1310℃。
2、本烧法:陶瓷作品坯体表面上釉后,用高温一次性烧成,使坯体完全烧结,釉料完全融化,称为本烧。烧成温度为1100~1350℃。
3、釉烧法:
釉烧分两次烧成,陶瓷坯体经过一次素烧后再上釉,用低温二次烧成,使釉完全融化,烧成温度为 900~1000℃。
4、氧化焰法:
调整烟道阀门,保证窑内空气充足,定时添加燃料,使燃料在空气中彻底烧尽,由于窑炉氧气充足,则形成氧化焰气氛
5、还原焰法:
当温度加速升温至高温阶段,放低烟道阀门,使窑炉供养不足, 炉内碳素增加,形成还原焰气氛。
6、乐烧法:
乐烧采用二次烧成的工艺技术。第一次素烧,温度为 700~900℃。再上釉,用低温二次烧成。
7、盐烧法:
坯体在高温时,将氯化钠直接撒入在燃烧的窑炉中,氯化钠开始挥发,产生纳蒸气,这种纳蒸汽同陶瓷坯体表面的铝与硅产生反应, 熔融成釉形成带有肌理的透明釉。
8、熏烧法:熏烧采用素烧和烟熏二次完成的工艺技术。在素烧完成后再选用木屑、树枝、报纸等作燃料产生浓烟,通过坯体表面的缝
隙使碳素附着于作品表面,形成自然的斑迹效果。9、柴烧法:
一种用木柴直接烧陶的方法。因柴火直接在体坯上留下自然的 “火痕”和木柴燃烧后的灰烬落在作品表面形成的“落灰釉”,使得作品色泽温润且有变化。
烧制陶瓷工艺流程
烧制陶瓷的关键因素是:泥、釉、火。为什么有些陶、瓷器会莫 明其妙的出现裂纹呢?为什么有时甚至会掉皮(釉)呢?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有时人们亦会对这种缺陷特意加以利用,传统的开片釉及现代陶艺的一些肌理 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缩系数不相一致的原理配制出来的。
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泥坯塑制 、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我们从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烧四方面加以介绍:
配泥:配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清除杂质,另一方面是把产地来源不同,成型和煅烧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制作者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熟土。有时为了加强泥质在高温煅烧情况下的支承力,使坯体不致下塌而适当渗些砂
子。有时为了追求陶土烧成后的色泽而加入一些着色原料成为 色胎。陶土和瓷土的化学成分基本是相同的,由于风化和再风化的原因,改
变了它们的物理性能,使之出现了陶土具有较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瓷土具有脆性及高温状态下玻化程度较大的区别。
成型:石湾窑制品以手工拉坯为历时最长、产量最大的成型方法, 其中手工拉坯成型是在转轮(辘轳、僧称“车面”)上制作圆形器皿的基本方法。
拉坯的准备工作是揉泥:就是把泥团放在车面的圆心部位,辘轳转动后,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使其进一步排除里面的气泡,使泥更 “熟”。
石湾窑的手工拉坯与其他瓷区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是陶泥,可塑性较高。
石湾陶艺的艺术造型重视点、线、面的关系,陶塑属于雕塑的范 畴,体积(俗称“面”)和线条,不但是组成石湾陶艺品的主要因素,而且还是决定作品质素的重要成分。其塑造除使用通常的雕、琢、刻、 划的处理方法外,还有捏、粘、贴、捺……等手法以加强局部的表现和装饰。
陶艺作品是泥、釉、火的综合产物,不同色釉的透明度、覆盖度都有所不同,所以石湾陶艺作品在塑制过程中也把釉色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
石湾陶艺中有种微型陶塑--山公,常见的人物作品仅高 1~2 厘米, 也有更细小的,微塑的制作需要快速和熟练,保持泥料的湿润和使用
工具的利索是很讲究的,往往两三“批”更交待了人物的服饰和动态, 极之潇洒和流畅。
配釉:石湾窑千多年来使用的釉基均是当地农村的生活废弃物----
生火后残留的稻草灰、桑枝灰和松柴灰。
长期以来,石湾窑所使用的着色剂均是东平河道里的淤泥,淤泥内的金属成分以氧化铁为主,淤泥配上稻草灰、桑枝灰、松柴灰便成了酱黄釉、黄褐釉。
自明代开始,石湾窑的颜色釉有了新的开拓,釉基已不满足于几种植物质了,这时增加了砚壳、蚝壳、贝壳等高钙成分的动物灰,还增添了玉石粉、龙江石、石英粉、长石粉、镜仔料等熔融填充剂,使釉基具有一定的厚度和一定的流动性。
在金属着色剂方面,对铁元素的使用除河泥以外增加了星朱、黄石、石墨及各种成分不同的铁矿石。石湾窑的配釉原料一向以使用手工业的废弃物和天然矿物为主,原料成分不纯,釉内混杂了不少的未知因素,煅烧时龙窑温差大、火焰气氛变化无常,于是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验收规程.pdf VIP
- 网店推广认知—网店推广新技术.pptx VIP
- BS EN 62381-2012 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工厂验收测 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和现场集成测 试(SIT).pdf VIP
- 高分子材料化学试题3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第9课 秦统一中国部优课件.pptx VIP
- 11、飞行管理、导航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语法some和any练习题.pdf VIP
- 供货意向协议书样本.docx VIP
- 南京工业大学2019-2020_一_物化试卷A试卷.docx VIP
- 九江学院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大学语文》试卷.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