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测量总论 ;一、心理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二、西方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
back;1. 中国古代对心理测量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医书《皇帝内经》
孔子
孟子
中国古代最值得称道的心理测量的实践活动是初萌于商周,兴盛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
;2.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915年,克雷顿在中国南方的广州曾对500名儿童进行心理测验
1916年樊炳清首次向国人介绍比奈-西蒙量表
我国测验运动,从“五四”前后至1928年是发展极为昌盛的时期,中国测验史上的一些著名学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展了他们的首创性的工作
在艾伟、陆志伟、陈鹤琴、肖孝嵘等的倡议下,中国测验学会于1931年6月在南京正式成立,在第一次年会上,通过了《中国测验学会简章》,产生了理事会 ;从五四时期开始到40年代末,除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心理测验工作从未间断过,并涉及广泛的领域。
从1949年至1978年近三十年间,心理测验处于停止发展时期
1979年春,心理学家林传鼎、吴天敏和张厚餐教授在武汉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的心理测验培训班,这是测验工作恢复的开始。
back ;1.心理测验的先驱
在西方,对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视起因于18世纪天文学上的一个偶然事件。
著名美国学者波林(E.G. boring)指出:“在测验领域,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的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高尔顿 (Francis Galton)
1884年,高尔顿在伦敦的国际博览会上设立了一个“人体测量实验室”,参观者只要付三个便士就可以有关自己身体素质的信息
高尔顿在他的实验室里发明了许多测量仪器
高尔顿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的资料的分析之中,他创造了一种简单的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后来被他的学生皮尔逊继承和发展,创立了积差相关公式 ;卡特尔(J.M. Cattell)
在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和测量》一文,首创了“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个术语,并报导了他所编制的一套能力测验在大学生身上的应用结果。
;比奈(A. Binet)
1903年,比??的《智力的实验研究》问世。
比奈与其助手西蒙(T.Simon)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Binet-Simon Scale)。1905年,他们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一文,介绍了该量表,史称1905年量表。
比西量表的问世,吸引了全世界心理学家的注意,在短时期内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仅在美国,就有好几种修订版本相继问世,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斯坦福大学的推孟(Terman)教授在1916年修订的S-B量表(Stanford-Binet)量表。 ;2.心理测验的发展
(1)编制出一批操作测验
(2)编制出团体智力测验
(3)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逐渐受到重视
(4)卡特尔的学生桑代克等人利用心理测验原理,编制了第一批标准化的教育测验
(5)心理测验发展的另一领域涉及情感适应、人际关系、动机、兴趣、态度、性格等人格特点的测量。
(6)60年代后,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崛起,将实验法与测验法结合,产生了信息加工测验
back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过程,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二、心理测量的特性
间接性
相对性
客观性;测量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量的标准化问题
测验内容的标准化
施测条件的标准化
评分标准的标准化
分数的转换和解释的标准化,要制定测验常模
back
;一、根据测量的对象分类
二、根据测验的人数来分
三、根据测验的材料来分
四、以测量的目的不同,对教育测量进行分类
五、根据测验的难度对测验进行分类
六、根据测验结果的解释模式来分
back
;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
实际能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
成就测验
人格测验
back;个别测验
优点:精确度高
适用于一些特殊对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庭资产配置教程课件.pptx
- 安徒生《坚定的锡兵》原文.docx VIP
- 年产35万吨丙烯(PDH)化工厂项目工艺设计.docx
- 十五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docx
- 【MOOC期末】《运动与减脂塑形》(北京师范大学)期末中国大学慕课答案.docx VIP
- 13 锯掉生活的“筐底”PPT_HSK5标准教程上.pptx VIP
- 机械制图与CAD教程 第2版 课件 学习单元5 装配图识读与绘制.pptx
- 七年级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ppt VIP
-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南大学.docx VIP
- 湖北省三支一扶考试真题2025.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