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碎石桩施工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 砂石桩为砂桩、砾卵石(砾石)桩、碎石桩的统称,是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松砂地基,可通过挤压、振动等作用,使其达到密实,从而增加地基承载力,降低孔隙比,减少建筑物沉降,并提高砂基抵抗震动液化的能力;用于处理软粘土地基,可起到置换和排水砂井的作用,加速土的固结,形成置换桩与固结后软粘土的复合地基,显著提高地基抗剪强度;这种桩施工机具常规,操作工艺简单,场地干净,可节省水泥、钢材,就地使用廉价地方材料,加速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应用较为广泛。 一、加固机理及适用范围: 1、将带活瓣桩尖的桩管沉入土体,将桩管周围土体第一次挤密固结(对砂土则主要为振动密实)。 2、碎石桩体的空隙大,上下贯通为良好排水通道,土体中的水渗到桩体中,使土体得到第二次固结。 经振动拔管构成的桩体一般均可达到中~密状态,因而桩体本身有较高的强度,加固后复合地基强度一股比天然地基强度提高一倍以上,液化土层得到消除。 适于软弱地基一般建筑物的加固,对各土层的加固效果是:松散砂土最明显,影响范围最大;素填土、杂填、粉土次之;淤泥质粉质粘土由于渗透系数小,超孔隙水压难以消散,因而短期内加固效果不明显,要持续一个时期,才能逐步恢复和提高。由于振动影响,对灵敏度高的软粘性土,天然结构受扰动后,土的强度下降,压缩系数增 大,压缩模量降低,短期内难以恢复,效果软差;对于饱和性粘土地基,主要不以变形控制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作置换处理。 二、一般构造要求与布置 1、方案确定 根据地基处理的目的、待处理场地的工程于质条件以及施工机具等的不同,可分别选择振动沉管砂桩、砂石桩或碎石桩,也可以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结合使用。 2、桩的直径 根据土质类别、成孔机具设备条件和工程情况而定,一般为 300mm,最大 500~800mm,对饱和粘性土地基宜选用较大的直径。 3、桩的长度 桩长主要取决于需要加固土层的厚度。一般视建(构)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而定,应满足地基的强度和变形控制要求。 ⑴、当地基中的松散土层厚度不大时,可穿透整个松软土层,至较好持力土层上;当厚度较大,而挤密砂石桩(因机具设备限制或造价太高)不能穿透时,桩长应根据建筑地基的允许变形值确定。 ⑵、对于液化砂层,桩长应穿透可液化层,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确定。 ⑶、对按稳定性控制的工程,加固深度应大于最危险滑动面的深度。 ⑷、桩长不宜短于 4m。 4、桩布置和桩距 桩平面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桩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但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4 倍。因有经验的地区,砂石桩的间距也可按下式计算确定,由于砂石桩在松砂和软粘土中作用机理不同, 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⑴、松散砂土地基: 等边三角形布置:s=0.95d√(1+e )╱(e -e ) 0 0 1 正方形布置:s=0.90d√(1+e )╱(e -e ) 0 0 1 e =e -(e -e ) 1 max max min 式中:s——砂石桩间距 d——砂石桩直径 e ——地基处理前砂土的孔隙比,可按原状土样试验确定, 0 也可根据动力或静力触探等对比试验确定。 e ——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孔隙比。 1 e 、e ——分别为砂土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国家标 max min 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的有关规定试验确定。 D ——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可取 0.70~ r1 0.85 ⑵、粘性土地基 要按复合地基考虑,假定砂桩和天然土层分担上部荷载,桩距 s 按下列公式计算: 等边三角形:s=1.08√Ae 正方形布置:s=√Ae 式中:A ——1 根砂石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A =A ╱m e e P A ——砂石桩的截面积 P m——面积置换率。 m=d2╱d 2 e 式中:d——桩的直径(m) d ——等效影响圆直径( m)。等边三角形布桩时 d = e e 1.05s,正方形布桩时d =1.13s(s 为桩间距) e 5、布桩形式确定 布桩形式应依据基础形式确定。对大面积满堂处理,桩位宜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对独立或条形基础,桩位宜采用正方形、矩形或等腰三角形布置;对于圆形或环形基础,宜用放射形布置。 6、处理宽度 加固范围应根据上部建筑结构特征、基础形式及尺寸大小、荷载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而定,地基的加固宽度一般不小于基础宽度的 1.2 倍,而且基础外边缘每边放宽不应小于 1~3 排桩。对于有抗液化要求的地基础,外缘每边放宽不宜小于处理深度的1/2,并不小于 5 m;当可液化层上覆盖厚度大于 3m 的非液化层时,每边放宽不宜小于液化层厚度的 1/2,并不应小于 3m。一般在基础外缘放宽 2~4 排桩。 7、垫层 在砂石桩顶面应铺设厚 300~500mm 砂或砂砾石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