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oc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章简要: 2 文1: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简述 3 二、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原则 3 1、以人为本原则 3 2、个性与共性结合原则 3 3、全方位原则 4 4、开放(终身)性原则 4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5 1、教育目标方面 5 2、教育内容方面 5 3、教育方法方面 5 四、结语 6 文2: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研究的论文 6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及研究领域 7 (一)积极心理学含义 7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7 二、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7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8 (二)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8 (三)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的建设 9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正文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文章简要: 本文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首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现状,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焦虑、抑郁等方面。接着,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正向心理特质、情感调节等方面,并介绍了一些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同时,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注重个体需求、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最后,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总之,本文旨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和参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文1: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关注再到加强的发展历程。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因此,在转变教育理念,坚持正面发展教育原则的指导下,更要注重将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理念渗透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个层面和领域,塑造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发展积极心理品质,达到认知积极发展,增强积极情绪体验,提高心理素质,这对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简述 积极心理学以一种欣赏的、开放的眼光看待人的心理机能、潜力、动机,关注人的生存发展,研究主要为:一是个人水平上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如感受力、毅力、乐观、美德、宽容、智慧、进取、人际交往技巧等人格特质研究,个体要获得这些人格特质就必须培养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二是主观水平上积极体验的研究,如幸福、乐观、满意、希望、理想等积极生活体验的研究,重点是人的主观幸福感、乐观面对未来等;三是群体水平上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主要包括健康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以培养公民的社会公德、责任感、职业道德等。 二、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原则,高等教育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观。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而充分发展为本,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要符合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成才需要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是要既使学生正确地继承知识,又使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代教育是在探索全人类幸福的途径,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能更好、更幸福地生活开辟道路。因此,现代教育离不开对人类本身的关注,“以人为本”理念应贯穿教育的始终。 2、个性与共性结合原则 在培养学生发展个性的同时也强调其融入社会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自我决定理论探讨了人类三种相关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比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普遍共性较强、缺乏个性发展,而外语院校学生的特点是个性充分、共性不足。在对共性强的专业的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因素培养时应引导其多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在对个性强的专业的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因素培养时应加强其共性建设,鼓励其多融入集体,增强集体荣誉感。 3、全方位原则 由于高校人数众多,高校心理咨询师或者辅导员接触的学生有限,并不能接触到每一名学生。此外,与心理咨询师或辅导员相比,学生接触任课老师的时间更多,任课老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