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0
- 约1.55千字
- 约 9页
- 2023-06-09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 1、本文档共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高校团组织微博语言使用技巧探析作者:祝洪涛 侯玉玲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11期
摘要: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微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展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网络平台,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新兴阵地。结合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的特点,运用一定的微博语言表达技巧,有助于提升该体系自身的吸引力,增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关键词:微博;微博语言;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193-03
微博又叫微博客(micro blog或micro blogging),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Twitter最早是2006年3月由的创始人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的,Twitter英文原意为小鸟的叽叽喳喳声,用户能用如发手机短信的数百种工具更新信息。中国微博的发展以2007年饭否网的开张为起点,到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春天,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
微博以其即时性、低门槛以及移動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成为现代人发布信息、发泄情绪、沟通交流的一种主要社交工具。根据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38亿,微博用户数达2.74亿。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微博的使用率几乎达到100%,微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挥着塑造思想和建构观念的政治功能,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甚至影响了高校组织和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同时也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思路。
2011年11月,团中央学校部下发《关于建立全国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的通知》,全面启动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建设。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按照“总体设计、分层建设、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逐步推进,由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博、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校级团委官方微博和班级团支部微博四个层级构成,所有微博主页上都以醒目方式登载统一的团徽标志和“精彩微博团,青春心连心”形象口号。微博平台分别在腾讯微博平台和移动微博平台上建构,形成相互捆绑、信息共享、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微博体系[1]。团中央学校部在高校团组织中全面推进微博体系建设是在互联网大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加强和创新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思路、推动高校团组织实现网络化的重要决策,也是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有力手段。
一、高校团组织微博特点
与普通微博相比,高校团组织微博既具有一般微博的特征又具有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鲜明特色。
1.在功能上,高校团组织微博除实现普通微博的信息及时发布功能外,还主要包括信息交流、信息搜索、活动组织、工作展示和特色服务五大功能,这体现了高校共青团的性质和工作特点。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始终围绕着青年学生开展,体现出教育性、社交性、管理型、服务性、非权力性和从属性等特点,这使得高校微博需具备开展团学工作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2.高校团组织微博呈分层级体系化的建设模式。高校微博体系采用分层建设的原则,由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博、省级团委学校部官方微博、校级团委官方微博和班级团支部微博四个层级构成,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和组织性。它的实现依赖于高校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行为,这是它区别于一般微博的显著特征。
3.高校各级团组织既是微博信息的直接发布者又是信息的直接接收者。各级团组织可直接···试读结束
同期文章
- 高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问题初探-《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审视-《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智力与个性发展的影响-《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 关于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问题的探讨-《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 高职院校承担科研项目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 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模式的创新与路径分析-《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 教师教风与学风建设研究-《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 试论当前形势下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缓解途径-《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 从辅导员工作角度出发探究中职生的特殊性-《学理论·下》(2012年11期).doc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加强牧区党员管理带动牧民增收致富-《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 浅析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发展方向-《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 浅析如何发挥女职工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 社会中介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 网络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探究-《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 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成因及引导策略探析-《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 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探索-《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 透视新浪网解读“小悦悦事件”的网络媒体话语建构-《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 “人肉搜素”中的伦理边界-《学理论·下》(2012年5期).docx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