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与四季的前半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晨昏与四季的前半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句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最早出现在《墨子·节用中》,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现在人们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面加上了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形容耕耘的艰辛。 《墨子·节用中》写道:“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有弗兴而利者,虽圣人为政,不能以为治。故圣之治,空巷贫民,编布白纻以为户,为苦爵,殖墙树榱赐,使皆有以养,民乃不穷。当时的大思想家孟子也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即划分土地界线。 从那时的农业考古来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以燃烧森林、荒坡的方式驱赶禽兽,让农田在熟荒之后可以播种。到了商代,农田种植已经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考古工作者在安阳小屯殷墟等商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谷子、豆子、稻子等农作物。那时的黄河下游地区已经种植稻谷,长江流域也有了小麦、稻子、桑麻等农作物。农作物种植让人们有了丰盈的收获,也为祭祀等社会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夺取霸主地位而纷纷改革内政。残酷的战争让诸侯们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让“农事”成为了各级官员重要的考核指标。正因为此,当时的官员必须“劝民农桑”,必须“亲力勤务”,必须“省役薄敛”,所以那时的农民“作息而劝于时”,“布画而农桑皆利”。在各诸侯国的努力下,“辟土植五谷”终于换来了丰收的果实,“民人炽盛,牛马骍駻”,齐国因此得以称霸。 汉朝初年,经历了秦朝暴政与多年战争的汉朝人,在刘邦的领导下,遵循着墨子的哲理名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辟土植五谷”的农业规律,在汉朝的田野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汉朝的农业让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以至于当时的四川——这个曾经是秦朝发配流人的伤心地——也因为农业的发展,“有都会之气”,出现了“冠盖相望”“赢粮景从”的入蜀者。 三国时期,刘备从水路进攻东吴的途中,曾经在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在病榻前,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的知己信赖和对事业的执着让诸葛亮无言以对,“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从三国时期的巴蜀之地到两晋、隋唐时期的长安、洛阳中原大地,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江南农业繁荣区域,凡是中国农业繁荣的地方,总有一首勤勉的晨歌与一曲夜曲在交替演奏。从古至今,中国农民总是辛勤地种一季、忙一季、收一季,在日新月异的岁月中让四季轮回不已! 正是有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有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才有了四时之景的春华秋实,也让中华文明犹如盘古一般矗立于世界的东方,历经岁月的洗礼而不衰!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autodesk证书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11日上传了autodesk证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