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感受诗歌之美作者:王葱琼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4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彰显了高中语文课程注重审美的基本理念,实在令人欣慰。因为在笔者看来,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一门有关人文的学科,是一门具备审美特质的学科。而在这一片审美的天地中,诗歌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倾听诗歌的声音,便是走近语言的核心,便是走近人的心灵。
李泽厚先生曾说:“审美体验分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志;悦志悦神。”笔者认为这也是现代诗歌阅读的三个层次,就是对诗歌引起注意、引发感动、引起共鸣的三个层次。现代汉语诗歌的阅读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三个层次,接近诗歌的灵魂,倾听诗歌的声音,感受诗歌的美感。
1 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音律美
词语的长短,感情的起伏,意象的组合,段落的呼应,就是诗歌的旋律,就是诗歌的声音。何况还有一些诗人非常在意诗歌的音律美,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笔者非常同意诗人北岛的观点:“诗歌不是拿来看的,诗歌是拿来读的。不懂得这个道理,不会读懂诗,也不会写好诗。”因此,在现代诗歌阅读教学中,学习诗歌首先要用耳朵而不是眼睛。听读,诵读,是接近诗歌的第一步,也许还是最关键的一步。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诗歌尤应如···试读结束
同期文章
-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 数字化教育装备发展动态-《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 教育装备及教育装备工作-《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 技术引领发展——教育技术理论创新与实践-《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 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策的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 适应职业学校课改需求的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 职业中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 做好小学德育工作的体会-《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思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doc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对策-《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0期).docx
-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失误及启示-《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1期).docx
- 实施“班班通”应避免的误区-《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1期).docx
- 教育技术装备人员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1期).docx
- 加强教育网站建设 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1期).docx
- 经典诵读不容忽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1期).docx
- 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1期).docx
-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1期).docx
- 规范管理 科学利用物理实验室-《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1期).docx
- 教仪生产企业SWOT分析及经营战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1期).docx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