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6-1敬畏生命.docxVIP

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6-1敬畏生命.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 人与自然 1 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词、句;理解文中关于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2.能力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3.职业素质关注点: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从与生活相贴近的事情中入手,如父母之爱,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无私,从而懂得敬畏生命。 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 2.自读法 3.视频观看法(利用教学课件PPT、教学资源包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个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很多人注重的是金钱、权力、地位,甚至天气、穿衣、吃饭。然而,作为负载生命的人来说,我们关注过生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对生命予以高度关注的文章——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敬畏生命》。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张晓风,台湾女作家,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等。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8岁随父母赴台,曾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最后肄业于东吴大学,曾任教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阳明大学创校以后来此校任教,一直担任该校通识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 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 张晓风是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的得主,曾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称号。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的教科书,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 有人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作家余光中赞美张晓风是“亦秀亦豪的健笔”“这支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 三、整体感知作品 张晓风在散文《敬畏生命》中,逮捕住人生一霎时看到的风景,寥寥数笔就将生命最为感人的魅力展露无遗。植物依附风转达种子而得以连续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再自然、平凡然而的事了,但作者却从那纷至沓来飘送的“白色的纤维”中深深洞觉出这些小生命的百折不回、坚强不平的韧性和强旺的活力:它们尽心尽力地寻求生存的时机和空间,它们对生命的珍视、酷爱,震撼着作者其时闲适斯文的心绪,它们的生命形势和生命内在令作者敬佩不已,也使她感悟到生命的可敬。行文中,作者以同等大概说尊敬的心情赞美着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叹息和赞颂之余,她又遐想到人类自身,“我险些是第一次遇见生命——固然是植物的”。作者精巧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转地表达了她的思路,其心灵的颠簸所发生的强盛的传染力引领着我们一同进来她的心情和头脑空间,配合品尝、思悟生命的宏大和内在。 (一)思考问题 (思考的问题都由多媒体放映) 1.那天下午,“我”在湖边发现了一件什么事? 2.“我”为什么对这件事感到诧异和震憾? 3.这次际遇给“我”什么启示? (二)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2节)无意中发现植物靠风力播送种子、繁衍生命的现象感到诧异和震撼。 第二段:(第3~4节)抒发心底强烈的触动,对生命产生敬畏、折服。 第三段:(第5节)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作品分析 (一)思考分析解惑 1.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停地接触到各种生命,但是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提示:因为这一次“真的看到了”那群种子“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这生命让“我感到诧异和震撼”,让我“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让我觉得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2.作者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提示:生命的“投资”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壮举”。成千上万的种子在不分昼夜的飘散,却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为生命,所以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二)品味语言 思考1.“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为什么用“长得不能再长”,而不用“漫长”或“很长”之类的词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长得不能再长”说明长到了极点,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若换成“漫长”“很长”则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思考2. “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颗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若把起其换成“我起先…,忽然发现湖边有几颗正在飘散一些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白色的纤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提示:定语后置,以示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副教授持证人

知识共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4日上传了副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