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5-5“江南”是怎样炼成的.docVIP

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5-5“江南”是怎样炼成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 时代泛舟 “江南”是怎样炼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部分词汇、文史知识,了解作者概况。 (2)了解文中“江南”区划的差异与成因。 2.能力目标:深入领略文字后面的深沉的思索,学习先提出问题,然后层层推进直至解决问题的写法。 3.职业素质关注点:了解“江南”的人文意义,注重精神家园的构建和保护。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江南”区划的差异与成因,以及作者对“江南”的人文意义的探讨。 2.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从一些关键句子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2.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把落脚点放在地理、历史方面,而应该从语文的角度来展开。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读、讲解、探讨。布置学生预习,通读全文,在网上查找资料,理解文中引用的大量诗词、史料的意义和作用,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提到“江南”,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图景?你想起哪首/句诗词?(学生畅所欲言) 2.展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划出自己心目中“江南”的大致范围。 今天,让我们跟着单之蔷的脚步,去看看文中的“江南”和你心目中的江南是否一致。 二、背景知识介绍 1.作者简介 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毕业于吉林大学,1985年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部,后来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担任编辑管理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等。 单之蔷酷爱思考,观点新颖,嗜书如命,行路万里。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执行总编,他熟悉编辑业务,善于策划和组织编辑为广大读者喜爱的专辑和报道,“上帝为什么造四川” “选美中国”等专辑不断的刷新杂志发行的奇迹。他曾率队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绒布冰川、希夏邦马峰、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秦岭、长江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亲历过许多艰险,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2.《中国景色》简介 《中国景色》一书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10年来所写的卷首语汇编,择其精华,围绕着 “认识中国”的主题,用“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国粹、国家、地方”7部分搭建了一个把握中国的模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巧妙的总结,既概述出了中国的景观特色、地理典藏,又精确地提炼出作者对中国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的把握,彰显出作者对中国大地的真切认知和感悟。 《中国景色》一书还收录了百余张精美的图片和地图。单之蔷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说,尽管这是一本文集,但却是按新书的标准来打磨的,除了布局精心的主题和结构以及对文字的细致梳理之外,每张图片的说明也都由他亲自撰写。以求用更翔实的证据表达他对中国山水景观、人文地理的鲜明认知。 三、课文分析——整体认知 1.请概括文中提到的“江南”区划有多少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大众心目中的“江南”指的是那个范围?使这一片“江南”固化下来的因素有哪些? 目的:是检查学生课前自读的情况。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点拨、点评。 要点: 第1题: (1)苏州、杭州(太湖和西湖那一带)——作者心目中的“江南”。 (2)江南丘陵区(南岭以北,洞庭湖、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的一片丘陵、盆地相间分布的区域)——地理学上的“江南”。 (3)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湖北宜昌以东直至大海——气候学上的“江南”。 (4)长江中下游以南属于中国南方六大方言区,这个区域都可以看作是江南。其中的吴语区(江浙一带)可以看作是狭义的江南——语言学上的“江南”。 第2题: (1)大众心目中的“江南”——江浙地区,也就是太湖和西湖的周边地区。 (2)大众心目中的“江南”的固化因素: = 1 \* GB3 ①自然因素 = 2 \* GB3 ②生产力因素 = 3 \* GB3 ③行政因素 = 4 \* GB3 ④文学因素 四、课文分析——重点突破 重点研读部分语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精辟见解。 1.文章第二部分中,为什么特别提出“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江南”这个问题? (1)为下文张本,第五部分“行政区划是塑造‘江南’的重要力量”。 = 1 \* GB3 ① 而且像位居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是江南,也只有搞清楚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才能明白。在历史上,比如东汉和南北朝时期,在现在的江苏跨越长江南北的地区设有行政区扬州府,治所在现今的南京。这一带那时都称为“扬州”,江北许多区域都在扬州的辖区,与江南一起称为江南就不奇怪了。 = 2 \* GB3 ②把扬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扬州与江南的神似,甚至可以说扬州曾经比江南更江南。大运河畔、长江边上、东海之滨的扬州,它的繁华、它的富庶、它的舞榭歌台、它的诗词歌赋、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副教授持证人

知识共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4日上传了副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