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自由度升挂车液压系统设计.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5自由度升挂车液压系统设计 ? ? 张晓伟 杜 方 王征宇 (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洛阳 471003) 升挂车液压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升挂车的挂装效率[1-2]。传统的升挂车采用手摇和人工参与的方式实现挂装操作,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因此,介绍一种电液控制方式的5自由度升挂车,以实现产品升降、纵移、横移、俯仰以及偏航5自由度姿态调整。它的液压系统主要由油源、升降机构和挂装平台3部分组成。其中:油源可为系统提供动力;升降机构用于实现负载升降运动;挂装平台用于实现负载纵移、横移、俯仰及偏航姿态调整[3]。 1 5自由度升挂车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主要为5自由度升挂车提供举升、横移、纵移、俯仰及偏航运动,主要分为油源、升降机构液压系统和挂装平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4]。 2 液压元件选型设计 2.1 输入设计 系统输入设计见表1。 表1 系统输入设计 2.2 确定系统工作压强 升挂车升降机构简图如图2所示。 设L2小臂与垂直方向夹角为θ,θ取值范围为0°~57°(0~1 rad)。当θ为0°时,液压缸处于水平位置,此时调整平台位于最低点[5]。 举升高度X(θ)随θ变化,函数为: 液压缸伸长量L(θ)随θ变化,函数为: 对X(θ)、L(θ)进 行 求 解, 根 据 虚 位 移 原 理G·dX(θ)-F·dL(θ)=0 可得 : 可见,因为L1=500 mm、L2=200 mm、L3=1 908.7 mm、α=74°、H=526 mm、θ为0~1 rad,所以举升缸推力与θ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当θ=1 rad时,最大推力为Fmax=11.03G。考虑到各铰链处的摩擦,取系数n=1.4,则Fmax=11.03×1.4G=151 kN。 举升液压缸采用推缸的形式提供举升动力,故此举升缸拉力为151 kN[6]。设活塞直径为D,活塞杆直径为d,取举升液压缸机械效率ηm=0.9。 取活塞杆直径D=140 mm、活塞杆直径d=80 mm、活塞行程S=180 mm,则由可得p=10.9 MPa。 2.3 确定系统工作流量 最快举升时间为15 s,此时举升缸活塞运动速度v=12 mm·s-1。取系统泄漏系数K=1.2,则升降机构最大工作流量考虑到挂装平台最大工作流量为Q2=3.0 L·min-1,故系统最大工作流量为Q=Q1+Q2=16.3 L·min-1。 2.4 主要元件选型 2.4.1 液压泵 考虑升降机构与挂装平台复合运动的需求,根据系统压强、升降机构流量和挂装平台流量(3 L·min-1)要求,选择P2GF2/011+GF1/2.2型内啮合双联齿轮泵,工作压强为 21 MPa、排量为 5 mL·r-1、转速为 1 450 r·min-1。 2.4.2 电机及配套控制器 设液压泵的总效率ηp=0.85,则电机功率为 考虑到系统供电48 V、500 Ah蓄电池,结合安装空间的使用限制,选用XYQD-8.2H型电机,其输出功率为8.2 kW、额定转速为2 000 r·min-1、频率范围为0~100 Hz。选用FDK5013控制器,其输出功率为7.5 kW,输入电压范围为直流36~90 V。 3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3.1 液压系统压强损失验算 验算压强损失的目的在于了解执行元件能否得到所需的工作压强。 沿程压强损失?pλ1、管道局部压强损失?pξ1和阀类元件的局部压强损失?pv1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于是,系统进油路压强损失?p1为: 式中:管道局部压强损失?pξ1是按经验公式计算的。将相关数据代入式(7),可得?p1=1.77 MPa。 同理,回油路压强损失?p2为: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8),可得?p2=1.25 MPa。 于是,可以获得液压系统总的压强损失?p为: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9),可得?p=2.6 MPa。 最终,可得液压泵出口压强?p为: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10),可得pp=13.5 MPa≤21.0 MPa。 3.2 估算系统效率、发热和温升 3.2.1 估算液压系统效率 液压回路效率ηC为: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11),可得ηC=0.72。 取液压泵的总效率ηp为0.85,液压缸的总效率ηA为0.90,液压回路效率ηC=0.72,则液压系统效率η为: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12),可得η=0.55。 因此,升降机构工作时液压泵的输入功率PP为: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13),可得PP=6.668 kW≤8.200 kW。 3.2.2 估算系统发热功率 液压系统发热功率?P为: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14),可得?P=3 600 W。 3.2.3 估算系统散热功率 仅考虑油箱散热时,散热功率?P0可按式(12)计算: 式中:k为散热系数,W·m-2·℃-1;A为油箱散热面积,m2;t1、t2分别为系统中工作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