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寒厥”医案29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寒厥”医案29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寒厥医案29例,以供大家参详。 1 族某禀赋素弱,中年暑热伤气,神倦嗜卧,食少肢麻,闻腥欲呕,脉右虚左促。 按东垣论长夏湿热,损伤元气,肢倦神少,足痿软,早晚发寒厥,日午热如火,乃阴阳气血俱不足也。 此症虽未至甚,然热伤元气,久则水不胜火,发为骨痿。 先服清暑益气汤,苍术改生白术,去泽泻、升麻、干葛,加归、芍、半夏、石斛、茯苓。 后服生脉散,又服大补元煎加橘络、桑枝膏,九服而安。(《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按:此案以脉证论,已属虚多邪少,加之禀赋虚,故必得补方愈。 林佩琴 2 胃脘痛 甘××,男,38岁,工人。 1983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4小时余。 病史患者于当天下午3时突然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持续4小时30分钟左右,由6位工友抬来急诊。 检查面色青白,汗出,四肢厥冷,腹部平软,上腹部有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肺无异常,心律整,无杂音,心率、血压均正常。 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 诊断胃脘痛,寒邪侵胃型。 治疗祛寒、行气、止痛。 取穴:束骨、冲阳。 操作:针刺所取2穴,针感沿胃经上传至腹部达病所之效,10分钟后腹痛开始减轻,用泻法行针20分钟,腹痛已完全消失,无压痛,脉转平缓,乃出针。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太阳之胜,凝溧且至,寒厥入胃,则内生心 痛,复见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 痛痞满”。 则表明太阳寒水气胜,寒凝气滞,也可发为胃痛。 又,《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等等,阐发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壅滞不通而作痛的机理。 该例患者寒邪伤胃,痛而作呕,就诊时间为癸亥年秋季癸酉之日壬戌时,故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戊癸合日互用”的原则,当天壬戌时开束骨,为足太阳经之输穴,用以祛除寒邪;并取返本还原开胃经的原穴冲阳,来宣导胃之气化,此为“病与穴相宜的辨证逢时开穴治疗,所以使胃的气化功能恢复常态,则胃痛可愈也。 司徒铃 3 丁姓,患霍乱。 苔色白薄而不渴,但觉口中粘腻。彼自知医,欲从寒湿治。 孟英曰:中焦原有寒湿,所以不渴。 然而粘腻,岂非暑入而酿其湿为热乎?以:胃苓(汤)*去甘(草)、(白)术,加苡仁、黄连、半夏、枇杷叶,二剂而瘳。 按:伏 暑、湿 温、或湿痰内蕴,病之初起,湿 热氤氲未从热化之际,常有口粘腻而不渴之症。 用此方治之,或用三仁汤*加佩兰、藿香亦可。 若病势较重,凛寒厥逆,烦闷脘痞,舌苔白腻,身热不扬, 口粘腻而不渴者,则宜先用燃照汤*一二剂。 使病机显露,庶免为假象所蒙。随后以清涤法治之。 此王氏所谓“须具燃犀之照”也。 王孟英 4 谭,三五,心痛引背,口涌清涎,肢冷,气塞脘中。此为脾厥心痛,病在络脉,例用辛香。 [脾寒厥]。 高良姜、片姜黄、生茅术、公丁香柄、草果仁、厚朴。 叶天士 5 肖某,男,27岁社员1975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两天前着凉,服中药汗出稍舒。 至夜因公外出被雨淋湿,今天中午先感头晕,肢冷。 下午五时许出现尿频、尿多,继而尿中混有粘液,移时纯精液流溢,不能自止。 神色渐萎,终至神识模糊,举家惶骇急邀应诊。 时值黄昏,到其家后急诊之:人事不省,面色白,四肢厥冷过膝肘,脉细微欲绝。 其妻告曰:“短裤冷湿及席”此少阴寒厥证也。 必是感受寒湿,复不自诊,房室更戕,肾元亏耗,寒湿之邪乘虚而入。 刻下元阳将绝,若救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仿仲师回阳救逆法,意在祛散寒邪,温固元阳。 急疏方: 麻黄6克附片先煎10克细辛2.5克清水煎。 头煎药成,徐徐灌入,过二小时许,四肢渐温,已能答对,脉来较有力,但滑精未止。 阳气已固,再进益气、龙牡(先煎)各15克,石富浦4.5克,炙草6克。因滑温肾、填镇之剂冀其阴平阳秘。 处方:红参另煎10克生芪15克阿胶分烊12克龙牡先煎各18克复盆子10克五味子3克煨诃子10克破故纸10克鸡子黄分冲2枚 4月13日,精止神清,但感乏力,按前方去复盆、诃予,加淮山15克、鹿角霜15克、升麻、柴胡各3克,二剂,以善其后。 【罗希铮“滑精辨治”《四川中医》4:17,1983】 按:本例先感寒而复入房,以致元阳大衰、精流不止。 用仲师回阳救逆法,神清肢温,仍精流不止,续以温肾益精固涩之法收功。 6 仪征南门外金月之,其人素患淋症,因小便不通,起卧辗转,数日后,小便全闭,间有涓滴微痛,即周身寒战,四肢逆冷,六脉皆伏。 诸医皆谓体质素虚,兼主膀胱不化之说,连投补中益气汤,人参加至七钱。予甫到榻前诊脉,后即问其人曰:“胸膈饱闷乎?”曰:“然”因遍告其亲友曰:“症系厥阴、少阴伏寒”投以补剂,寒未去而膈先满,三焦皆闭矣。 若不急于温散,兼用消导,将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