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叶片后掠角度下轴流泵叶顶区空化流场与性能研究.docxVIP

不同叶片后掠角度下轴流泵叶顶区空化流场与性能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不同叶片后掠角度下轴流泵叶顶区空化流场与性能研究 ? ? 叶晓琰 王 朋 张德胜 沈 熙 赵旭涛 孟庆辉 (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镇江 212013) 0 引言 轴流泵由于叶顶间隙的存在,在叶轮内会发生叶顶泄漏涡空化及其一系列诱导涡空化,严重影响水泵的稳定运行和水力性能,减小水泵过流部件使用寿命[1-3]。大量学者对叶顶泄漏涡及其诱导的二次涡空化结构进行了研究[4-7],文献[8-9]研究了不同流量下的叶顶空化形态,且在低空化数下发现了垂直空化涡结构。文献[10-11]分析了轴流泵在不同空化条件下的空化特性,文献[12-14]研究了叶片几何形状对叶顶泄漏涡的影响。后掠叶片具有抗缠绕、抗空化和减震降噪的特点,因此对轴流泵叶片进行后掠设计是改善轴流泵空化性能的有效手段。 后掠叶片最早应用于空气动力机械领域。文献[15-25]研究成果可见,目前后掠叶片的研究在空气动力机械领域相对较多,在水力旋转机械上的研究不够广泛,特别是在轴流泵方面后掠叶片的研究较少。 本文对模型泵叶片进行圆周后掠设计,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原型叶轮和不同角度后掠叶轮的空化特性,以探究叶片后掠角度与轴流泵空化性能的关系;分析不同空化条件下弦长截面的空化流场特性,以得出叶片后掠角度对叶顶区漩涡强度、涡量和速度场的影响,以期为后掠式轴流泵设计和空化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1 数值模拟与实验方法 1.1 湍流模型 采用SSTk-ω湍流模型,湍动能k和湍动能耗散ω方程为 (1) (2) 式中ρ——流体介质密度 1.2 空化模型 采用Zwart空化模型,其表达式为 (3) (4) 式中αv——空泡体积分数 气泡半径Rb为1×10-6m;空化核体积分数αnuc为0.05%;蒸发系数Ce为50,凝结系数Cc为0.01。 1.3 计算模型 原型叶轮采用南水北调工程中TJ04-ZL-02编号叶轮同比例缩放模型,泵的基本参数如下:设计流量Qopt为365 m3/h,设计扬程H为3.02 m,转速n为1 450 r/min,叶轮叶片数Z为3,叶轮外径D2为200 mm,叶顶间隙htip为0.5 mm,导叶叶片数Zd为7,进出口直径D为200 mm。后掠叶片的设计方法为:保持轮毂位置不变,将原型叶片的重心积迭基准线(径向线)沿圆周方向按一定的线性规律后掠,叶片后掠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θ为后掠角度,原型叶轮和后掠叶轮的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 图1 叶片后掠示意图Fig.1 Sketch of blade sweep back 图2 三维模型Fig.2 Blade model diagram 1.4 网格划分 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对计算域进行网格划分,叶轮水体采用J/O型拓扑结构,叶顶间隙设置30层网格,为满足湍流模型的要求,对近壁面网格做精细化处理,保证其y+值小于60,计算域网格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不同网格数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如表1所示,当网格总数超过950万时,各叶轮模型的扬程受网格总数影响已经非常小,故选取方案2进行后续研究,各部件网格数为: 原型叶轮网格数565万、后掠20°叶轮网格数594万、后掠40°叶轮网格数575万、进口段网格数87万、导叶网格数149万、支撑网格数31万、弯管网格数50万、出口段网格数46万。 图3 计算域网格Fig.3 Grids of computational domain 表1 网格无关性验证Tab.1 Grid independence verification 1.5 边界条件设置 前处理设置如下:叶轮为旋转域,其余部件为静止域,参考压力为零,湍流模型采用SSTk-ω模型,空化模型采用Zwart模型,壁面间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设置叶轮外壁面为反旋转壁面。外特性计算采用进口总压边界条件,压力为101 kPa,采用质量流量出口边界条件。进行空化计算时添加vapor,设置液态介质体积分数为1,气态介质体积分数为0,饱和蒸汽压力为3 574 Pa,空化计算采用逐渐降低进口压力,迫使泵内部发生空化的方法。 1.6 实验装置 原型叶轮外特性实验、高速摄影实验均在同一轴流泵实验台上进行,实验台布置如图4所示,实验台由交流电动机、扭矩仪、增压泵、涡轮流量计、流量调节阀、空化罐、模型泵等组成。进行外特性实验时,通过改变增压泵转速调节流量,图5所示为高速摄影布置图,高速摄影实验采用主动空化的方法,通过真空泵抽取空化罐内空气,降低泵进口压力,迫使泵内部发生空化。 图4 实验装置运行系统图Fig.4 System diagram of test devices1.电机 2.模型泵 3.进口测压段 4.伸缩管 5.进口闸阀 6.水箱 7.空化罐 8.真空泵 9.出口测压段 10.增压泵 11.涡轮流量计 12.出口闸阀 图5 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