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纤维束的超轻型嵌套建造技术.docxVIP

玄武岩纤维束的超轻型嵌套建造技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玄武岩纤维束的超轻型嵌套建造技术 设计:泰斯塔和韦泽。 DESIGN:TestaWeiser INC. 该建筑是由彼德·泰斯塔和戴文·韦泽于2006年-2008年设计的, 其结构材料是拉挤玄武岩纤维, 建筑高150m, 30层。 AST是一种复合的原型, 也是21世纪自同构建筑的一个实例。 该建筑复杂的纤维形态是由泰斯塔韦泽公司的Weaver软件生成和利用一个特殊的放样制模过程来实现的, 这种超轻型嵌套结构通过很多纤维形成的网络建立起非凡的力量和弹性。该建筑的纤维、自调节表皮是模仿蜂巢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具有自适应机制和被动调节机制, 能通过轻质结构本身和不同物理原理的结合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004年, 泰斯塔和韦泽在“碳塔”项目中就开发了上述的技术, AST项目继续沿用这一技术, 但是此次设计探索了现场机器控制的自主建设的可能性。 AST利用拉挤型材和崭新的自同构系统的建造技术, 通过连续的玄武岩纤维束来创建一个具有丰富质感的纺织结构。这个建筑没有钢或混凝土构件, 所有结构要素都是由非织物的玄武岩纤维构成。 通过对材料新属性、空间模式和机控自主建设的探索, AST这个项目取得了两方面的创新:基础材料创新和空间设计手段的创新。 The Automorphic Strand Tower, a 150 meter high all composite prototype, is the first instantiation of a21st century automorphic architecture. The complex fiber morphology of the tower is generated using TestaWeiser’s Weaver software and a unique templating process.This ultra light nested structure builds extraordinary strength and resiliency through a massive redundancy of fiber networks.The Tower’s fibrous, bio-climatic envelope is loosely modeled on the Hornets’Nest as a model for adaptive mechanisms and passive regulation-that keeps the inner climate at a consistent level through light weight onstruction and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hysical principles.Using techniques developed in TestaWeiser’s Carbon Tower (2004) the Automorphic Strand Tower provides a creative bridge to on-site robotic construction. The Strand Tower is pultruded using an innovative automorphic 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which pre-spun basalt fiber bundles are sequentially dropped into place to create a richly textured textile architecture.There are no steel or concrete members-all structural elements are formed of non-woven basalt fiber. Through the concurrent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 properties, spatial patterns, and robotic fabrication techniques the Automorphic Strand Tower synthesizes radical structural innovation and a new approach to space.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