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pptx

专题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ppt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纲要上册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1.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2.备考重点:;;【阶段特征】; 钱穆、陈寅恪肯定了北朝少数族的振作政治之功。苏秉琦先生也有类似论述:“‘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田余庆先生指出:“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中古时代,是经由北朝而走出中古、走向隋唐盛世的;对魏晋南北朝这个政治低谷,北朝构成了它的“历史出口”。 关于南北朝隋唐的历史大势,唐长孺先生有一个“南朝化”的论点,认为从经济和文化看,唐朝的若干变动,如大土地所有制及两税、折纳、和雇之法,文学、经学、书法、佛学,募兵制等等,都是“对东晋和南朝的衔接”;北朝带来的社会特殊性“必将随着这些特殊历史条件的消失而消失”;唐代的“南朝化”,就是北朝特性的消失过程。在持这一论点的学者眼中,北朝被看成一个偶然的历史曲折,其统一南朝只因为其武力强大,最终要回归于南朝所代表的历史进程。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年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分裂时期的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都城时间较长的城市;【基础知识梳理】;经济 ;思想文化 ;【重点问题探究】;3.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新的选官制度是由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曹芳时,司马懿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小中正之别。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世或士)族”。隋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 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的目的 ①为曹魏政权选拔人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朝的察举制已经没有了多大作用, 当时尚书令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为曹丕政权招徕治国能臣。 ②为加强了中央集权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中央从地方上选拔人才,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让这些人才为皇帝所用,从这个角度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了曹丕政权得到了贵族的支持。(实质是向士族集团妥协) 总之,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是因为旧的选官制度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克服察举制流弊和巩固新生政权曹丕采用新的选官制度。;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作用:九品中正制最适合门阀士族的发展,在当时对于稳固政权、稳定社会和选拔人才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后来九品中正制越来越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由于州郡中正官的设立,仍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隋唐时科举制的设立,把选官权从地方收到中央方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重点问题探究】;4.全面认识门阀政治——特权阶层操纵政治;门阀政治;4.全面认识门阀政治——特权阶层操纵政治;【拓展认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背景 (1)北魏建立与统一黄河流域。 (2)北方民族融合加强。 (3)社会矛盾激化和统治危机——根本原因。 (4)冯太后、孝文帝的推动 内容: 推行均田制;实行“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冯太后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孝文帝改革措施) 意义: (1)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3)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隋唐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辨析比较】 租调制与均田制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 负担一定的徭役。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政府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形式,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