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种质多态性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菜种质多态性分析 目前,中国油菜业占世界总产值的13%以上,面积和产量是世界的首要任务。 随着DNA标记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日趋完善,从DNA层次上对品种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成为可能 1 材料和方法 1.1 作物研究来源 收集了130份常用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其中常规种或资源101份,杂交种29份),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供。 1.2 提取和检测dna 参照Dellaporta等 1.3 ssr引物的筛选 根据文献,从的Brassica数据库中均匀选取分布于油菜19个连锁群上的423对SSR引物,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40对油菜特异性SSR引物,共计463对,由Invitrogen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1.4 pcr扩增系统和电泳检测 PCR反应总体积为20μL,含7.14μL dd H 1.5 扩增条带排序 记录每种引物在供试油菜材料上扩增出的整体带型(条带组合),作为1个等位变异看待,将每种引物在供试材料中扩增的条带组合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排序,依次记为1,2,3……n,对每种不同带型都有一个对应的数字标识。应用Powermarker3.25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筛选及其扩增特征 选取12份来源、类型不同的油菜材料(9603、黔油18号、南阳41、中双10号、成油1号、宁油10号、胜利青梗、135、川农长角、浙油18、Marnoo、Midas),对463对引物进行初步筛选,得到76对多态性引物,多态性引物比率为16.41%;用其余118份供试材料对初筛引物进行复筛,得到33对扩增清晰、稳定、多态性较高、片段大小适中(100~300bp)的引物(表1),33对引物在130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91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目变幅为3~9,平均为5.7879,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为4.730 7;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515,变化范围0.7738(OL10F12)~2.0451(BrGMS075);引物个体识别能力平均为0.7428,变化范围从0.3892(OL10F12)~0.8629(BrGMS075),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7972,表明入选的SSR标记引物能揭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可以作为核心引物使用。 2.2 种常见品种的遗传聚类分析 利用33对核心引物分析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态性,应用Ntsys Ver.2.1进行主坐标分析,评价所选引物对供试材料的区分能力(图1)。从图1中可看出,在横、纵坐标轴内,所有的品种均被完全区分,说明入选的33个SSR标记引物能够有效地区分供试材料。在2个主坐标方向上,供试品种大致可以划分为A、B、C 3类,A类的聚合程度较高,表明类内基因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从国外引进的多数油菜品种都集中分布于A类[105(Ru6)、107(Start)、108(Major)、109(Primor)、111(Oro)、113(Triton)、116(Tower)、117(农林18号)、122(Grant)、127(Falcou)、128(Gcsunder)等];B类、C类的离散程度较高,表明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参试材料中一些亲本材料[4(父5)、5(18AB)、7(88-204)、8(208A)、9(1186C)、14(1521C)、18(N131)等]距离中心点位置一般较远,且彼此相离,反映了杂种优势对亲本的遗传距离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同一地区基因型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往往较近,如江苏的54(宁油10号)、55(宁油14号)、56(宁油12号)、57(宁油20号)、58(宁油18号)、59(宁杂15号)、60(宁杂11号)、65(红油3号)等,表现了较高的聚类程度。陕西的69(秦优11号)、70(秦优10号)、72(早丰1号)、74(秦油1号)等,贵州的24(油研2号)、25(黔油18号)、26(油研10号)、27(黔油20号),湖北的34(甘油2号)、39(H166)、41(中油98D)、43(华油3号)、44(华油13号)、49(华油杂13)等,河南的28(杂双1号)、29(南阳41)、30(豫油2号)等,上海的82(23号油菜)、83(沪激早)、84(工农1号)等,也具有类似表现。这可能与育种家们对其所使用的育种材料的适应性要求和偏好积淀有关。 另一值得提及的问题是供试材料的杂种带型表现十分复杂。图2为6个杂交种和其相应亲本在3对核心引物中的扩增表现。可以看出,杂种扩增出双亲互补带型的情况并不普遍,大多表现出父(或偏父)型、母(或偏母)型或不规则混合型等多种复杂形式,这给利用核心标记进行亲子鉴定带来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