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课内外关联阅读题+精练精讲.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课内外关联阅读题+精练精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课内外关联阅读题 精练精讲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选自苏洵《六国论》,有删改)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选自苏辙《六国论》,有删改) 材料三: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故隳名城杀豪杰?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选自苏轼《六国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A并B天C下D则E以F客G为H无I用J故K隳L名M城N杀O豪P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史记》记载诸侯王的传记。“六国世家”,即六国诸侯王的传记。 B.“山东”,始于战国时期的地理区域名,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C.“速”文中指迅速,与苏洵的《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相同。 D.“是”指这样,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严谨周密。 B.材料二结尾对六国的贪利忘义、不顾大局终取灭亡提出尖锐批评,并表示了痛惜之情,对强大秦国发动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 C.苏轼认为六国之君对老百姓的暴虐程度不比秦始皇、秦二世轻,然而当时百姓无一人造反,是因为百姓中的俊杰多数成为宾客,各有职分。 D.苏轼写《六国论》的目的,意在提醒统治者要依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来制定选拔制度,使百姓中那些优秀杰出的人参与到对社会的治理中来。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14.三则材料都关涉六国灭亡的史事,但观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DJN 11.C 12.B 13.(1)如果凭着这样大的国家,却降低身份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2)因而不曾不责怪那些当时的谋臣,他们考虑祸患不周密(或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形势。14.①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贿赂秦国。 ②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谋士思虑不周、见识浅薄,不明了天下大势。 ③苏轼认为六国重视人才因而得以久存,秦不重视人才导致迅速灭亡。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统一天下以后,就认为宾客是没有用处的,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掉了豪杰 “天下”作“并”的宾语,宾语后断句; “客”作主语,“无用”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主谓句作“以”的宾语,其后断句; “名城”作“隳”的宾语,其后断句。 故选DJN。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速’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迅速;招致。句意:而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才招致灭亡的祸患。 D.这样;对,正确。句意:那么秦朝的灭亡,还不至于这样快。/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后悔的缘故。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 “对强大秦国发动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