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与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与应用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与应用 2 1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特点与方法 2 1.1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特点 2 1.2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 3 2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策略及应用 3 2.1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策略 3 2.2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应用 4 文2: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 5 1建筑气候分析技术 8 2室外气候的精细化表征方法 10 2.1室外气候逐时变化表征方法 11 2.2太阳辐射因子的推测模型 12 3室内微气候与人体热舒适 14 3.1东部人群热舒适规律 16 3.2西部人群热舒适规律 16 3.3农村人群热舒适规律 17 4被动式设计技术 17 4.1被动式气候分区 18 4.2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设计计算方法 21 4.3被动式蓄热通风降温设计计算方法 23 5西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实践 25 6启示与建议 26 (1)实践证明 26 (2)未来低能耗建筑将向“高效 26 (3)被动式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组合过 27 原创性声明(模板) 27 正文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与应用 文1: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与应用 根据住建部印发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建科[2015]179号)给出的定义,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比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可全国整体再节能75%以上[1],而且居住更舒适、空气品质更好、建筑质量更高。因此,本文对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与应用进行了分析。 1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特点与方法 1.1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特点 超低能耗建筑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实际上其设计方法也异于传统设计方法。传统设计以相关设计标准为依据,以满足业主功能需求为核心,不同专业之间分工明确。这种设计方法有利于发挥各专业所长,但无法实现整体效果最优。超低能耗建筑运用被动式建筑设计理念,结合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不仅满足建筑功能需要,而且使建筑性能最优化,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是以能耗为控制指标的性能化设计,所有专业均以建筑性能优化并达到终极能耗指标为中心,其设计目标包括功能目标、环境目标、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功能目标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等各项需要为出发点,提供身体舒适、精神契合的建筑。环境目标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以及空气污染物、温室气体、固废的排放,减少对土地、森林的破坏。经济目标是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减少用能、用水及维修费用,降低各种风险,提高建筑价值。社会目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1.2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依据被动式建筑设计原理,采用整合设计方法或体系化设计方法,通过各专业的协作、交流,确定项目范围、目标和策略。在设计过程中鼓励创新,并反复迭代、重复。设计过程包括硬件与软件整合、建筑系统整合等。具体设计方法主要有关键参数限额法、双向交叉平衡法和经济环境决策法[2]。关键参数限额法是以减少建筑能耗为导向,通过利用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并控制建筑元素关键指标,结合新风热回收等技术,实现超低能耗目标的方法。双向交叉平衡法是以能耗和舒适度两项指标为导向,通过优化围护结构和运用新风热回收技术,再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实现能量供需平衡的设计方法。经济环境决策法是以能耗、舒适度和经济性三项指标为导向,通过优化围护结构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在经济可行性约束下优化设计,直至达到设计指标要求的方法。 2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策略及应用 2.1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策略 首先,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地物等特点做好场地规划设计。为了营造有利的小气候,建筑之间的主要通道应顺应夏季主导风向,珠三角地区应以东南偏南向为宜,以增加对流通风。建筑排布宜采用既紧凑又分散的辐射组织形式,利用建筑之间相互遮阳作用,同时保持适当开放空间以加强自然通风。建筑层级排布宜按主导风向递增,以减小较高建筑对较低建筑的阻挡。充分利用地形与水文条件选择建筑朝向,通过综合分析太阳辐射、场地风等因素确定最佳朝向。利用开放空间设置绿化景观和水景以营造有利小气候,尽量减少对夏季主导风的遮挡。 其次,采取有效遮阳策略。建筑体块之间尽量相互遮阳,建筑立面选择高反射浅色材料,建筑长边宜选择南北向,利用立面绿化、屋顶绿化、通风屋顶、低辐射玻璃等措施提高围护结构隔热及反射太阳能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