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密云水库石匣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污染调查分析
密云水库是北京唯一的天然饮用水。该水域属于中恢复型,但具有富营养化和明显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农田径流、水土流失等导致的水体污染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
笔者利用石匣小流域中22个径流观测小区,通过对径流、泥沙、水质的监测,计算各个类型区的径流量和氮磷营养物的流失量,将小区观测资料推广到整个小流域,进而可以研究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流失规律。
1 年降水量、降水
石匣小流域地处北京市北部山区密云水库的东北方向,总面积33 km2,属于潮河流域下游,处于密云水库边缘的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度在150~390 m。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年蒸发量1 840 mm,年平均降水量为661.8 mm,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多集中在夏季,6—8月份降雨占年降雨的76.5%。该区土壤类型为在洪冲积物上发育的淋溶褐土,土层较深厚,质地为沙质土壤,易漏水漏肥。根据1999年TM卫星影像图,解译出小流域6种土地利用方式,其中林地和果园是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两者之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80.9%。
2 关、石棺、石栈、板栗村、小屯村
石匣小流域隶属密云县高岭镇,包括白河涧、瑶亭、芹菜岭、东关、石匣、四合村、栗榛寨、小屯8个行政村。根据1999年的统计资料,全流域共有2 361户,人口6 888人。目前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村庄中畜禽粪便污染及农田氮磷流失。
2.1 畜禽粪尿的排放和排放情况
畜禽的粪便一般通过2个途径进入环境:① 在饲养过程中直接排入水环境;② 在堆放储存过程中因降雨和其他原因进入水体或土壤。畜禽粪尿污染主要表现在村庄中的家庭圈养的动物粪便随径流进入河流沟道以及施用到农田、果园土壤中的粪肥,在雨季到来之前并没有完全分解,大量的粪肥残留物易出现渗漏或流失。近几年小流域的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1999年,生猪出栏量达20 423头,家禽147 500只,羊7 073头,牛出栏量600头,肉鸡53 550只,其中有2家规模较大养殖场,栗榛寨猪场出栏1 000头,四合猪场出栏达3 250头,这显示出石匣小流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畜禽养殖基地,畜禽粪尿的氮磷含量都比较高,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
研究表明,大多数地方的畜禽粪尿的流失率在30%~40%之间。若按流失率为30%计算,整个小流域的粪尿的流失量为氮55.23 t,磷为15.3 t。
2.2 化肥、土壤和土肥
该区年降雨量少,为典型的旱作农业,人均耕地面积为794 m2,2000年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折合纯氮37.9 t/km2,折合纯五氧化二磷12.6 t/km2。据粗略统计,小流域年化肥的施用量折合纯氮39.57 t,折合纯磷8.9 t。农田中化肥的施用量长期超过农作物收获携带的养分含量,将导致氮磷在土壤中不断富集,这就增加了氮磷流失的可能性。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产生主要是降雨冲刷农田地表,引起土壤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流失。该区降雨主要发生在夏季的6—8月,占全年总降雨的75%。每年的6月,小麦收割后,地表的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土壤疏松,土地大面积的翻耕,同时大量施用化肥,在雨水的冲刷下,土肥大量流失,这是全年流失最严重的时期。如果按15%的流失率计算,整个小流域的氮磷流失量分别为5.94,1.35 t。
3 氮磷损失规律
3.1 降雨径流对总氮的影响
地表径流中溶解态总氮主要形式有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可溶性的有机氮。流域的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地表径流中的溶解态氮浓度的差别较大(见图1)。村庄最高,其次是坡耕地、林果地、荒草坡。村庄溶解态氮的最大输出质量浓度达到27.4 mg/L。
在相同的径流小区,总氮随降雨量的不同也相差很大。这主要与当时的降雨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径流中氮和部分硝酸盐氮也能被土壤颗粒所携带。在未降雨或灌溉之前,氮随土壤颗粒的迁移量很少,只有在降雨季节才能发生氮的流失。尽管村庄径流中的总氮流失量比较严重,但由于村庄直接裸露的地表较少,表层坚硬,降雨不易渗透到土壤层中,径流的泥沙含量低,泥沙吸附态氮的流失总量明显地低于其他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在芹菜岭村监测了径流过程中氮磷的动态变化,对不同的降雨径流时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径流中的总氮浓度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与COD的变化基本一致(图2)。在降雨初期,随着径流量的增大,径流中总氮的浓度迅速降低,呈线性递减;此后随着降雨径流的减少,总氮的浓度下降速度极其缓慢。这反映出在降雨前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的氮含量较高,吸附在土壤表面的水溶性物质进入地表径流,造成污染物的流失。
3.2 径流和泥沙中磷的变化情况
磷流失浓度变化的监测结果(图3)表明:径流中总磷的质量浓度以村庄最高(2.39 mg/L),其次为坡耕地、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