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docxVIP

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倾斜耕地作为我国山区和山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在确保人民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坡耕地“三跑”严重的特性也使其成为我国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年流失量占我国水土流失总量的30%。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坡耕地是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水、土、肥的大量损失,致使土地日益瘠薄,生产力严重下降,从而威胁区域的粮食和生态安全。三峡库区坡耕地面积广大,耕作管理较为粗放,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和库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在坡耕地上种植植物篱。植物篱是一种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为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由木本植物或一些茎干坚挺、直立的草本植物组成。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篱已有大量报道,国外研究主要包括植物篱控制土壤侵蚀、面源污染及改变坡耕地微地形等方面;国内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干旱河谷区、三峡库区和北方黄土高原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纵观历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篱的相关报道可以发现,植物篱生态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增加土壤肥力等几个方面。在国内外植物篱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长期定位小区试验,通过对2种植物篱及对照处理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植物篱对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侵蚀的影响。旨在为植物篱技术在三峡库区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1 风性气候 本试验地位于三峡库区尾端的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地处东经105°49′-106°38′和北纬28°28′-29°28′之间,海拔在188~1 034 m之间。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为1 030.7 mm,年均气温在13.6~18.4 ℃之间。地质岩层主要是紫红色粉砂岩,供试土壤为紫色土,土层在50~70 cm之间,土壤层次分化不明显,土壤肥力不高,供试土壤初始化学性质如下:pH为6.7,有机质含量为12.217 g/kg,全氮含量为0.498 g/kg,水解氮含量为62.129 mg/kg,全钾含量为10.358 g/kg,有效钾含量为210.259 mg/kg,全磷含量为3.023 g/kg,有效磷含量为22.568 mg/kg,阳离子交换量为99.491 mmol/kg。 2 学习方法 2.1 不同立地条件表1 于2005年11月在研究区修建3个简易径流小区,小区四周用水泥砂浆和粘土砖砌筑,海拔为265 m,坡度为20°,坡向为西北向,小区投影面积为20 m×5 m。共设3个处理:处理1为等高种植3带黄荆(Vitex negundo);处理2为等高种植3带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处理3为对照(无植物篱)。植物篱带间种植玉米,带间距为6.16 m,植物篱带宽为0.5 m,每带以“品”字形种植2行,株距和行距均为0.2 m,在试验开始时,植物篱已经在坡耕地中自然生长了5年(2006-2010年)。对照样地和植物篱带间顺坡行播种植玉米。每年3月22日左右播种,密度为4株/m2,每年8月1日左右收获。玉米作物施肥量为:氮肥(N)0.02 kg/m2,磷肥(P2O5)0.01 kg/m2,钾肥(K2O)0.01 kg/m2。 于2010年7月中旬,在不同处理坡面中下部的第二带植物篱带上(冠层投影带上±20 cm 范围内)、植物篱带内(冠层投影中点处)、植物篱带下(冠层投影带下±20 cm 范围内)和植物篱带间坡耕地(两植物篱带间距的中点处)沿坡面从左到右等间距布设3个重复采样点。在每个土壤采样点土壤耕层(0-20 cm)采集土样,每个采样点用环刀取原状土,测定土壤密度、总孔隙度等,取混合均匀土样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抗蚀性。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采用《土壤理化分析》常规方法进行测定。 2.2 干筛和土壤颗粒的分离 土壤抗蚀性的测定采用土粒浸水实验,首先将在植物篱带内0-20 cm土层采集的3个重复的土壤混合样风干,然后用5 mm和7 mm两个筛子进行干筛筛分;再将干筛后留在5 mm筛上的5~7 mm的土壤颗粒随机数出75粒,每次25粒,分3次放入水盆中的2 mm土壤筛上进行实验,水盆中的水面高度要刚好浸没土粒,水温在20 ℃左右,以土粒开始完全散开为准,每隔1 min记录土粒崩塌的个数,连续记录10 min;最后按下式计算土壤抗蚀指数:S=(总土粒-崩塌土粒)/总土粒×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植物篱土壤理化指标 土壤密度、孔隙度和颗粒组成是衡量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土壤的水、气、质地和结构等综合物理性状,对土壤肥力具有较大影响,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根系穿插,动物和微生物活动及物质转化过程。由图1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