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卫所制度的几个问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明朝卫所制度的几个问题 明代的卫所制度是其国家建立的支柱。唯其如此,故卫所制度的变化、兴衰,与明代国势的强弱息息相关,明史学界对此颇多研究。本文就卫所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略作考述,望学界方家指教。 一、 盐课、余盐银、太仓库银 明代卫所制度下,其军饷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军屯。洪武元年(1368),明政府即下令:“天下卫所,一律屯田。明初军队一百余万,军饷大多来自卫所的屯田收入。故朱元璋有“养兵百万,不废天下一粒米”之说。其次是开中,即商屯,亦有屯盐或开中法之说。政府令商人运粮至边地,视其道路的远近和运粮的数量,政府发给盐引,商人凭盐引到内地取盐,经商牟利。商人为避免远道挽运之费,索性在边境地区雇人屯耕,就地交粮,换取盐引。商屯是军屯的补充。其三是太仓年例。此项饷源在明初并不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屯和开中日益废坏,太仓便成为军饷的主要源泉。《续文献通考》卷三十一《国用二》有如下记载:“命户部令苏州太仓储米三十万石,以备海运,供给辽东。”以后成祖迁都北京,另设太仓专储漕运之米,而原来的太仓即有“南京户部太仓”之名。到正统七年(1442),又设户部太仓,专储银两。至于太仓的收入来源是“各直省派剩麦米,十库中绵、绢、布及马、草、盐课、关税,凡折银者,皆入太库。藉没家财,变卖田产,追收店钱,援例上纳者,亦皆入焉。以其储银,又谓之银库。”在上述太仓的各项收入中,因过于繁杂,史籍缺载,无从估计其确数,但盐课与关税却是有线索可寻的。按明代盐课是二十取一,作为军饷之一。据《续文献通考》卷二十《征榷三》的记载,明太祖辛丑岁(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二月,“始立盐法,置局设官。令二十取一,以资军饷。”以后分设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广东、山东、福建、陕西、四川和云南诸都转运盐使司,在这十个盐运司中的八个,每年入太仓的盐课银和余盐银之数,据上书所载,列表如下: 至于关税,隆庆朝(1567—1572)时兵部尚书赵世卿曾说过:“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入并寡,国用不支,边备告匮。”这样,盐课和关税相加,约一百四十余万,加上其他款项,在正统朝(1436—1449)太仓岁入可达二百四十余万两。《续文献通考》卷二十《国用一》引王圻之语云:“正统时,天下税征二百四十三万两,出数共一百余万两。自正德后,出多入少,国用益不支矣。”同书又说“……以七分经费,每存积三分,备兵歉。”可见,当时每年用于补贴军饷的为七、八十万两之数。 那么,明朝的太仓收入是何时移作经常性的军饷支出的呢?据万历时宋所言:“边储大计,最重屯田盐笑。近诸边年例银增至三百六十万,视弘治初八倍。”由此可知,至迟在弘治年间(1488—1505),太仓库银已每年有四五十万两移作军饷开支。至于太仓库银移作边饷年例的起因,隆庆初,马森上奏时说:“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京师,……以北,以八百万备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浩繁,一变而有客兵年例,再变而有主兵年例,其初止三、四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地犬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沼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昔有加。”因此,太仓库银移作军饷支出,发端于明政府用以补贴边境客兵的年例,其后由于军屯的亏损,开中的废驰,于是进而主兵的年例也仰赖太仓拨给了。此后,太仓年例所拨给的地区越来越广,数量也越来越大,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各边主客兵的年例便普遍由太仓承担了。《明汇典》卷二十八《会计四》《边粮》记载:“嘉靖四十五年,令宣、大、山西除民屯盐引外,每年主兵发银一十二万两,客兵十一万五千两。蓟州镇主兵,马、太二路共银五万六千三十八两,永平镇燕石二路共银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二两,密云镇主兵共银三万三千九百二十四两,昌平镇银一万两。”“又令各镇每年除盐引外,每年延绥主兵旧发例银一十九万五千七十九两九钱八分,新增料银二万二千一百八十五两二钱三分,客兵八万两。宁夏主兵二万一千九百二十二两八钱一分。固原镇主兵银五万两,以后各视此为准。”由于太仓年例的普遍推广,使明政府的财政状况陷于极端的困难。万历年间(1573—-1620)张居正综核名实,统一役法,使太仓库银大幅度增加。张居正曾言:“臣等看国家财赋正供之数,总计太仓库银银者,不过四百三十余万,而细至吏承、纳班、僧道度牒等项,毫厘丝忽,皆在其中矣。”又据《明史·食货志》载,万历六年,太仓岁入凡四百五十余万两,与张居正所言约略合契。可见,经张居正的整顿,万历朝的太仓库银比正统朝增加了近一倍。但随着太仓岁入的增加,边兵的年例也水涨船高。隆庆四年,户部尚书张守直上疏言:”自嘉靖十八年被兵以来,边臣日请增饷,本兵日请给饷,自五十九万增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