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经鼻无创通气致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docxVIP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经鼻无创通气致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经鼻无创通气致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 ? ? 陈 艳,钱笑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 325015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medicaldevice related pressure ulcer,MDRPU)是由于体外医疗器械产生压力而造成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包括黏膜)的局部损伤,损伤形状与器械形状一致[1]。研究表明,在儿童患者中,MDRPU占院内新发压力性损伤达50%,有医疗器械的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是无医疗器械患儿的2.4倍[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鼻无创通气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不张、肺水肿及早产儿呼吸暂停等疾病的呼吸支持[3-4]。但经鼻无创通气技术的应用也使新生儿MDRPU发生率增加,如何在保证经鼻无创通气有效应用的同时减少MDRPU发生,已成为临床护理的一大难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问题分析模式,能预见性地发现流程欠缺,在未发生问题前及时分析当前及以往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对整个流程潜在的医疗风险的量化及事前预防[5-6]。FMEA的步骤包括:组建团队,分析现有工作流程、影响因素及失败原因,通过计算风险优先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分析结果,改进措施,跟踪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成效评估。本研究应用FMEA对新生儿经鼻无创通气管理流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订针对性整改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已通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件号:临床研究伦审(2020)第(205)号]。新生儿纳入标准:需经鼻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全身皮肤完整,无破损;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使用激素类药物;先天性畸形;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选取FMEA实施前(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新生儿48例,FMEA实施后(2019年5月至10月)43例。FMEA实施前新生儿中男25例、女23例;胎龄25~40周,平均(33.17±3.15)周;体质量980~3 920 g,平均(2 458.5±1 219.9)g;Apgar评分7(5.8,9.0)分;发生水肿14例(29.17%)。FMEA实施后新生儿中男23例、女20例;胎龄26~39周,平均(34.86±3.28)周;体质量1 000~4 011 g,平均(2 487.6±1 212.9)g;Apgar评分8(5.5,9.0)分;发生水肿11例(25.58%)。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组建FMEA研究小组 由8名医护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医师2名,护士长担任组长。由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FMEA系统培训,运用FMEA分析步骤,对无创辅助通气操作步骤与方法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讨论改进方案。 1.2.2分析现有工作流程 分析现有工作流程是FMEA步骤中的第二步,对导致MDRPU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环节。经过FMEA研究小组的头脑风暴,查阅相关文献,将可能导致MDRPU的风险因素进行罗列,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从压力与摩擦力、护士和新生儿这3个环节进行排查分析。 1.2.3失效模式的风险评分 小组成员对新生儿经鼻无创通气管理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和风险评估,各自进行打分。采用RPN找出可能的失效原因。RPN=严重程度(S)×发生频度(O)×失效侦测难度(D),S、O、D均以1~10分计,S中1分为后果不严重、10分为后果非常严重;O中1分为非常不可能发生、10分为非常可能发生;D中1分为失效模式易被发现、10分为不易被发现。RPN是依据失效模式进行相关量化的估计值,分值越高说明失效风险越大[5,7]。当RPN125分时,需对此风险流程的失效模式提出改进措施;RPN≤125分,则可稍缓解决[8]。新生儿经鼻无创通气致MDRPU失效模式情况及RPN见表1。 1.2.4制订改善措施 组员采用头脑风暴,对通过RPN得出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由表1可见,导致新生儿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包括绑带过紧,呼吸机管道拉扯鼻罩,护士缺乏MDRPU相关知识,新生儿表皮薄、皮下组织少及烦躁哭闹活动过度。根据主要原因,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见表2。 2 效果评价及结果 2.1 效果评价 评价FMEA实施前后新生儿经鼻无创通气致MDRPU的发生情况及失效模式的RPN。 2.2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FMEA实施前后新生儿经鼻无创通气致MDRPU发生情况比较 FMEA实施后,新生儿经鼻无创通气致MDRPU发生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