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讲评全市一等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8分) 观点:同意。(2分) 理由:①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②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观点:不同意。(2分) 理由:①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6分) 疫情期间,谁会自主学习,谁就可以脱颖而出!加油! 贵州省兴义中学 卢秀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测试讲评 2020年03月09日 1、本次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20道小题) 材料题2道 2、时间:(50分钟) 3、考试方式:不统一时间进行,周末自主安排 1.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这说明当时(  )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2.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3.据《耒耜经》记载,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  ) A.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B.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 C.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 D.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 4.“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A.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财富的源泉 B.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 C.小农经济有一定的脆弱性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5.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6.“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7.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8.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  ) A.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 B.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C.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D.租佃经济发展 9.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10.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11.鲁班复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工具的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百家争鸣”的出现 12.康熙晚期初创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为此曾一度将景德镇御

文档评论(0)

胡老师K12教育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业20余年,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公开课PPT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