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西安市外来物种尖膀胱螺的生物入侵现状研究
?
?
贺 平 王 奇 刘佳癑 刘 乐 司浩倩 匡俊喜 卫博文
(1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2国家民委高原低氧环境与生命健康实验室,陕西咸阳 712082)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腹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种类可供人类食用或作为动物饵料,但是有些贝类也易成为人体寄生虫(以吸虫和线虫为主)的宿主传播疾病[1]。尖膀胱螺(Physa acuta Draparnaud 1805)是广州管圆线虫和卷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2],前者寄生于人中枢神经系统,是引起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等临床症状,甚至死亡[3];后者感染人体会出现厌食、下肢浮肿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4]。尖膀胱螺原产于北美洲,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5]。国内最早见于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此后相继在江苏太湖[6]、北京[7]、浙江杭州[8]、湖北武汉[9]、广东深圳[10]、云南丽江和山东兖州[11]等地区陆续被发现,近期在高寒低氧的拉萨河流域也发现了该物种的踪迹[12]。种种迹象表明,尖膀胱螺的适应能力极强,在中国的分布区域不断扩大。
西安市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东浐灞、北泾渭、西沣涝、南潏滈为西安市赢得“八水绕长安”的美誉,丰富的水系资源也为贝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家级西咸新区的快速发展,西安市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有学者报道,尖膀胱螺已成为西安市北郊某水源地的优势种群,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13]。为了深入了解西安市尖膀胱螺的入侵现状,客观评价其生态安全性,对西安市主要水系的贝类展开了详细调查,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对渭河、泾河、沣河、浐河、灞河、潏河等6条河流的淡水贝类进行了调查。因为贝类栖息环境复杂多样,所以主要根据经验选择适宜贝类生存的环境采集样品,例如水流缓慢且水深较浅的河岸浅滩和水体边缘等,每个采样点采集50 m范围内各种贝类。采样过程中,重点关注水草茎叶、石壁缝隙、枯树枝腐殖质等,详细记录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名称和GPS定位数据等。样品经无水乙醇浸泡,4℃保存备用。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有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广州美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L2000 DNA Marker和PCR试剂盒(广州东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琼脂糖凝胶[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3 物种鉴定方法
1.3.1 形态学鉴定。根据参考书和文献资料所描述的物种特征和图片进行形态鉴定,包括壳高、壳宽、壳口形状、螺层数、左右旋和螺纹等特征。
1.3.2 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每条河流随机选择一处采样点,基于形态学鉴定结果任意挑取8个尖膀胱螺样品,用Kimble微量研磨器将肉足研碎,按照试剂盒 Hipure Tissue DNA Kit(Magen)说明书提取组织DNA。以cox1为分子标志物进行鉴定,用Primer 5.0软件根据GenBank中尖膀胱螺cox1(FJ373016.1)序列设计引物,上游 F:5′-TTGGGATCTGGTGTGGATT G-3′,下游 R:5′-CCTCTTGGGTCATAGAACCT-3′。PCR扩增条件为95℃预变性4 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95℃预变性45 s、52℃退火40 s、72℃延伸45 s,循环结束后72℃延伸10 min。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送擎科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利用BLAST进行核酸序列相似性比对分析,并基于cox1序列构建进化树。
2 结果与分析
2.1 尖膀胱螺分布情况
经实地调查,所有被调查的河流均有尖膀胱螺分布,虽然部分河段因为河道改造、雨季洪水冲刷或者实际分布数量较少等原因未采集到样品,但是调查数据初步表明,该物种在所调查的河流均有滋生。累计调查了渭河、泾河、沣河、浐河、灞河、潏河等6条河流的17个采样点,其中11个采样点发现了尖膀胱螺,大部分采样点同时存在其他贝类共同栖息,以萝卜螺多见,其次为中华圆田螺(表1)。
表1 样品采集信息
2.2 形态学鉴定
如图1所示,螺壳呈长卵圆形,长度10.64 mm,表面光滑,螺壳呈左旋,有4个螺层。壳口较大,呈长椭圆形,壳口无厣。活体尖膀胱螺有一对尖而细长的触角,触角基部内侧有一对眼睛,肉足狭长。上述形态特征与尖膀胱螺有关报道一致[8,10]。
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如图2所示,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长约550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多条Physa acuta cox1基因序列的相似度为99.45%~99.6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