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文学研究
论迟子建小说失落的家园感
潘佳怡
(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迟子建的小说突出体现了对家园的寻求意识。究其原因,一方面,作者本人浓厚的乡土情结让她难以融入
城市;另一方面,在受现代文明浸染的大环境下,她又不愿拘泥于乡村记忆。在城市与乡村间的徘徊,使她的文本
产生了失落的家园感。本文对迟子建的小说进行文本细读,意在呈现出迟子建笔下城乡家园的现实图景,挖掘文本
背后失落感产生的内外双重原因。
关键词:迟子建 失落 家园感 城乡文明
迟子建自20 世纪80 年代进入文坛以来,持续地 强,许多“乡下人”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城市,
用作品描摹着中国的现实社会。从书写故土家园到反 寻求新的发展。从故乡来到哈尔滨,迟子建与所有的
映城市生活,迟子建的小说始终萦绕着苍凉与诗意的 异乡人一样,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起能使自己的灵
氛围。学界普遍认为,迟子建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 魂得以皈依的家园,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她满含
身处城市却在笔下怀念家乡。追忆式的书写让她的乡 着对乡土的眷恋,敏锐地发觉了城市生活的种种黯
村呈现出沈从文式的田园牧歌风格。然而当现代文明 淡。环境的喧嚣污浊、生存的艰辛苦涩、人性的萎靡
不断向乡村蔓延,作家心中的乡村净土逐渐消逝,对 异化等,这些景象囊括于其作品之中,无不显露出作
城市的疏离又让她难以融入陌生的环境,灵魂于何处 者对于现代工业文明的疑虑。
才能得以栖息成了问题。由此,她的作品中始终散发 童年与自然紧密联系的生活经历使得迟子建对生
着失落的家园感,怀揣着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态环境有着自觉的关注,她热爱自然,期待着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然而,当她离开故乡来到城市以后,
一、无处可寻的家园
美好的愿景付诸东流。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衣下,隐藏
文学中“家园”的内涵往往会超越地理范畴,指
着钢筋水泥对自然的侵占、工业文明对环境的污染。
向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迟子建的作品也继承
迟子建在作品中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这种看似进步的城
了这一传统,在文字中寻觅理想的家园。对自然的亲
市化进程,理智地指出人类因追求物质文明而造成的
近以及对童年的留恋,使得北极村成为她的不二之
生态问题。《晚安玫瑰》中,作者借老人吉莲娜之口
选。她在乡土叙述中倾诉着对故园的深情,在城市书
表述哈尔滨所遭遇的环境变化:“过去的哈尔滨,哪是
写中表达着对故土的思念。然而,现实对记忆的冲击
这样的天啊!”过去“一年没多少日子没蓝天”,现在
又使迟子建的作品呈现出失落之感:当迟子建以“后 [1 ]
工业废气污染环境,污浊的天空连“乌鸦都不来了” ,
来人”的身份试图融入城市而碰壁之时,往往以故乡
于嬉笑间揭露现状,暗含讽刺与忧虑。《晨钟响彻黄
抚慰自己的悲伤;然而,当她重返故园时,却发现现
昏》更是进一步展示了城市生活的喧嚣嘈杂:混乱拥
代文明早已入侵乡土世界,记忆里的家园面目全非,
挤的火车站、令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