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防治演示文稿.pptVIP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生规律 初侵染来源:病原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中、或混入粪肥中、或沾附于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其中以土壤带菌为主。 冬孢子通过牲畜消化道后仍能保持活力,施用病株残体未经腐熟的粪肥可引起田间发病。 带菌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子自然带菌量小,传病作用明显低于粪肥和土壤带菌。 当前第31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感病时期 玉米3叶期前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 7叶期后病菌不再侵染, 侵入后的病菌很快蔓延到达玉米的生长锥,造成系统性侵染。 当前第32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防治策略 以种子处理为主,采用及时消灭菌源、种植抗病品种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当前第33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种子处理 在选择抗病良种的前提下,播前要晒种,选籽粒饱满、发芽势强、发芽率高的种子,再用药剂拌种处理。 40%卫福胶悬剂270~330ml加水1.2L拌种l00 kg, 50%多菌灵,或50%萎锈灵,每l00 kg种子用药量为250~350 g; 5.5%浸种灵Ⅱ号,每100 kg种子用药量为1g。 防治措施 当前第34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农业防治 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源:  不从病区调运种子;  育苗移栽的要选不带菌的地块或经土壤处理后再育苗,  最好在玉米苗3~4片叶以后再移栽定植大田,可有效避免丝黑穗病菌的侵染 及时拔除田间病株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中越冬菌源; 进行高温堆肥,厩肥充分发酵,杀死病原菌后再施用;切忌将病株散放或喂养牲畜、垫圈等 防治措施 当前第35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农业防治 —般实行1~3年的合理轮作,可有效地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和危害。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措施,由于丝黑穗病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区一致,要选用兼抗这两种病害的品种。 调整播期,要求播种时气温稳定在12℃以上,地膜覆盖也可提早播种,但也不可盲目地早播;整地保墒,提高播种质量,一切有利于种子快发芽、快出土、快生长的因素都能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防治措施 当前第36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一般山区比平原、北方比南方发生普遍而且严重。 产量损失程度根据发病的时期、发病的部位及病瘤的大小有关,发生早、而且病瘤大,在果穗上及植株中部发病的对产量影响大,减产15%以上。 玉米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形成病瘤, 地上部具有分生能力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 当前第37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症状 苗期:病苗小,茎叶扭曲畸形,在茎基部产生小病瘤,病苗株高在33 cm左右时明显,严重时枯死。叶片或叶鞘上的病瘤。 叶片:叶片上的病瘤较小,常成串密生,多如豆粒或花生米粒大小,内部很少形成黑粉。 茎或气生根上:病瘤大小不等,一般如拳头大小。 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角状或长囊状的病瘤。 雌穗:被侵染后,多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病瘤,严重发生的可在全穗。 当前第38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玉米病虫害防治演示文稿 当前第1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玉米病害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     病玉米锈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黑粉病     当前第2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重要叶部病害。在我国以东北、西北和南方山区、华北北部的冷凉玉米产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5~20%,大发生年减产50%以上。 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均可感染大斑病。往往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苗期很少发病,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苞叶和籽粒 当前第3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叶片发病 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的小斑点, 随后沿叶脉方向迅速扩大, 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 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 严重发病时,多个病斑相互连片,使植株过早枯死。 田间湿度较大,大雨过后或露水较重时,病斑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症状特点 当前第4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侵染叶鞘、苞叶和籽粒,病斑多呈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枯死株根部腐烂,果穗松软而倒挂,籽粒干瘪细小。 诊断要点:叶片上出现梭形大斑,病部有灰黑色的霉状物。  症状特点 叶鞘、苞叶和籽粒发病 当前第5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玉米大斑病常与生理性大斑病区别 玉米大斑病病斑呈梭形,病部组织极易破碎,病部保湿后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生理性大斑病一般不呈梭形,患部病组织不易破碎,保湿不出现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 当前第6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当前第7页\共有54页\编于星期日\8点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文档评论(0)

风高云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