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针疗法的历史进程
火针通常被称为火针、刺针、烧针、白针和带有珐琅针的针。将其针体烧红, 然后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称之为火针疗法。此法为针灸之传统疗法, 临床应用广泛, 对许多疾病治疗效果良好, 现将其发展史分为古代史和现代史论述如下。
1 古代唐朝
1.1 火针治疗经筋拘急
火针在《内经》称为燔针、焠刺, 《灵枢·官针》云:“凡刺有九, 以应九变, ……九曰焠刺”, 《灵枢·筋经》也云:“治在燔针劫刺也”。而对于火针针具,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九曰大针, 长四寸, ……大针者, 尖如挺, 针锋微圆……。”在火针疗法的适应症上, 《灵枢·寿夭刚柔》云:“刺寒痹者奈何?刺大人以药熨之, 刺布衣者以火焠之”。 《灵枢·经筋》中云:“焠刺者, 刺寒急也”, 说明火针可以治疗痹证、寒证。《素问·调经论篇》曰:“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 调之骨。燔针劫刺, 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 焠针药熨”。《灵枢·经筋》云:“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数, 以痛为腧”。说明对于经筋拘急及骨病证都可以用火针治疗, 并火针治疗经筋病症的针刺部位进行了描述。与此同时也指出了热证不宜用火针。《灵枢·官针》有云:“热则筋纵不收, 无用燔针”。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 其对火针的针具、刺法以及其适应症、禁忌症都初步的描述, 但论述不多, 对火针的整体认识也不够全面, 如认为火针的治疗多局限于寒证, 禁忌症只提出热证, 对火针的刺法也无详细的论述, 说明当时火针的应用并未得到较全面的推广, 只是萌芽阶段。
1.2 从从“受病与刺”到“气营”
火针自从见于《黄帝内经》后不断发展, 至汉代, 火针的使用已渐广泛。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其为“烧针”, 其论述不仅扩大了火针的主治范围, 用火针治疗伤寒表证, 而且补充了《内经》中关于禁忌症的内容, 提出了火针误治后的处理以及火针治疗后的处理。如其云:“荣气微者, 加烧针者血留不行, 更发热而烦躁也”;“阳明病, 脉浮而紧, 咽燥口苦, ……, 若加温针, 必 惕, 烦躁不得眠”等;指出营气虚, 某些阳明里热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 少阴病都禁用火针。《伤寒论》对误用火针后的变证提出了补救的措施, 如“伤寒脉浮, 医者以火迫劫之, 亡阳, 必惊狂。卧起不安者,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等。此外《伤寒论》还指出, 火针治疗后针孔护理不当, 感受外邪, 则可并发奔豚。其曰:“烧针另其汗, 针处被寒, 核起而赤者, 必发奔豚”。
而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强调火针的适应症为寒证和痹证, 并且肯定了“焠刺”是刺法之一。同时, 也提出火针治病必须考虑体制因素, 其云:“故用针者, 不知年之所加, 气之盛衰, 虚实之所起, 不可以为工矣”。陈延之的《小品方》则最早提出了“火针”的名称, 记载了火针可治疗附骨疽并首次提出眼科疾病也可以用火针治疗。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唐代以前, 火针的发展都是以《黄帝内经》为基础, 特别是适应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突破《黄帝内经》的范围。而在唐宋时期, 其治疗范围不只局限于痹证、经筋、骨病的治疗, 而已扩大到内科、外科、眼科、五官科以及急证的治疗;同时, 火针的选穴、操作、禁忌等问题均已提出, 并有了火针治疗的医案记载。
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将火针称之为“白针”, 首先将“火针”应用于外科, 治疗疮疡痈疽、瘰疬痰核和出血等疾患。同时也可用于内科黄疸、风眩疾患, 其曰:“侠人中穴火针, 治马黄疸疫通身并黄, 语音已不转者”, 《千金要方·风眩》卷十四曰:“夫风眩之病……困急时但度灸穴, 使火针针之, 无不瘥者, 初得, 针竟便灸, 最良”。此外, 孙思邈对“火针”的禁忌穴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明确规定腹部的“巨阙, 太仓, 上、下管等及诸小弱者, 勿用火针”。并且说明火针在操作过程要热, 在《千金要方·用针略例》卷二十九曰:“以油火烧之, 务在猛热, 不热, 则与人有损也”。宋代以后, 火针的适应症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内脏疾患。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记载了如火针治疗腹痛、哮喘、腰痛等病例。在治疗五官疾病方面, 《圣济总录·钩割针镰》卷一百一十三曰:“凡目生顽翳者, 可用火烧铜针轻点, 传波斯国银矿名悉兰脂, 点之不痛, 勿用别法。”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则对痈疽用火针或不用火针的证型进行了分析, 认为“夫痈疽者, 头少肿处多出脓。不快者宜针烙”其也首次提出小儿无辜疳用火针治疗的方法:“烧针似火色, 看核子大小, 作一纸环子束定, 无辜仍须捏定, 以针当中烙之, 可深二豆许, 即贴沉香膏”。
汉晋唐宋时期, 有关火针的论述已打破了《黄帝内经》的范围, 对火针的刺法, 适应症及禁忌症上均有扩张, 特别是火针已推荐用于内外科等各种疾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docx VIP
- 热处理炉温均匀性测试标准SAE AMS2750F Rev.F 2020 英文版+中文版.pdf VIP
- 输入11到20带圈字符.doc VIP
-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doc VIP
- 翻车机值班员岗位职责共3篇翻车机操作工岗位职责.docx VIP
- 【新教材】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6 Plan for Yourself教案(表格式).docx
- 植筋、界面处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doc VIP
- 实用营养与保健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学.docx VIP
- 泌尿系结石PPT课件PPT课件.ppt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