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治中风病的思路
根据中风病邪实虚证,采用邪性治疗肝胃、正虚健脾肾的方法,符合中风病病机的规律和特点。以下试就此作一论述。
1 风邪水果治疗肝胃
1.1 风病的特点是肝胃
中风病邪实主要见于风、火、痰、瘀、毒诸方面,诸邪之根在肝胃气机失调。肝胃气机失调,气血逆乱,诸邪遂生。
1.1.1 病理变化,中风邪实
肝为病,初则在气,郁则化火,甚则生风。中风病以肝火、肝风为害最多。肝风是中风病常见的病理变化,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一、情志过激,肝火上扰生风;二、肝阴不足,或肾水亏虚,水不涵木,阴不敛阳,风阳由是内动而化为肝风。风火上扰清窍是中风邪实的常见证候。
肝病则诸邪遂生。肝火、肝风必然伴随着肝气的病变,气失疏泄,血行瘀滞,津结为痰,久则入血入络。
1.1.2 胃中痰热上犯,则闭心癫
中风病的腑气不畅责之于胃,饮食所伤,胃气失和,升降失司,气壅不降,痰瘀阻滞不行,里热蕴生,气结痰阻血瘀热壅,胃气不得顺行,反而挟痰瘀上壅,则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或痰瘀痹阻证。胃络通心,胃中痰热、痰浊循经上犯,则可闭心窍、蒙心神、阻心络。从虚实言之,中风邪实在胃也符合“实则阳明”、“热则阳明”的一般规律。
1.1.3 邪蔽清癫以证
风火痰瘀的产生每与肝胃有涉。那么,邪蔽清窍定然与肝胃邪实相关。肝经风火炽盛,势必上扰心神,蒙蔽清窍;胃腑热炽火灼、痰湿浊气最易上攻心脑。
1.2 风邪水果治疗肝胃
1.2.1 风火上扰清法
中风病治肝主要包括调气、降火、平肝、熄风诸方面。①清肝熄风,开窍醒神法:适宜于急性中风的风火上扰清窍证,方用清热熄风汤;②平肝潜阳熄风法:适宜于肝风内动、风阳上扰证,镇肝熄风汤为代表方;③清肝泻火法:用于肝火炽盛证,方用平肝泻火汤,心肝火炽,心烦少寐,宜合黄连解毒汤;④清热利湿法:用于中风病肝胆湿热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茵陈、益母草、泽兰、土鳖虫等。
1.2.2 痰热模拟法
中风病治胃重在通腑泻热,调气化痰,和中降逆,恢复阳明胃气下行降浊之机。①通腑泻热法:用于痰热腑实证,常用通腑调气方(生大黄、枳实、槟榔、全栝楼、胆南星、紫草、鲜竹沥、羌活);②和中化痰法:用于痰浊痹阻隧窍证,常用利窍导痰汤(枳壳、半夏、陈皮、茯苓、菖蒲、远志、皂角、白芥子、甘草)。
1.2.3 平肝阴不足,以和胃
肝胃气机互为影响,临床常见肝胃同病。此时,调肝须要安胃,和胃通腑亦当治肝。①治肝和胃法:肝火内炽,或肝阴不足,肝气失于条达,则土失木疏,木郁土壅,则当于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滋阴柔肝中佐以和胃降逆;肝郁胃滞,痰自内生,则平肝熄风须兼化痰通络。②和胃调肝法:胃腑气壅,和降失常,每易影响肝气疏泄,肝木不舒,风气内动,故通腑和胃,又当兼顾调肝。
2 虚证调理
2.1 中风正虚根位于脾和肾
2.1.1 正气阴阻,肌肉松弛
气之源在脾,故中风病气虚主要责之于脾。脾主肌肉四肢,中风半身不遂、肌肉松弛、肢体瘫痪皆责之脾虚气弱,肌肉、筋脉失养。气虚推动无力,以致气虚血瘀、气虚痰阻;气虚生化不足,阴血亏乏,则致气阴虚、气血虚,甚致元气衰败。
2.1.2 肾阴不足,肝阳失营
阴之根在肾。中风阴亏虽有心肝肺肾之别,但根在肾阴,肾阴不足,见证多端。肾阴不足,精亏髓减,脑髓不满;阴能制阳,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柔,肝阳、肝风最易内起;下元真阴乏竭,阴不敛阳,真阳有岌岌之危。
2.2 治疗虚实时,补脾肾
2.2.1 君汤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气虚当补之,补气必健脾,脾健气自生。由于气虚兼夹病机不同,所以,补气又当与其他方法配合应用。①益气活血法:用于气虚血瘀证;②益气化痰法,用于气虚痰浊内阻证,常用六君子汤加制南星、白芥子、生薏米、菖蒲、远志等;③益气养阴法:用于中风气阴亏虚证,玉液汤、顾步汤皆为益气养阴之良方。
2.2.2 阴虚阳昌,则以治肝
中风阴虚,治当滋阴补肾为主。①滋阴熄风法:用于阴虚风动证,方用滋液熄风汤;②滋阴潜阳法:用于阴虚阳亢证,方以镇肝熄风汤化裁;③滋阴和血法:阴虚不润,经脉不荣,血不畅行,此即阴虚血瘀,治当滋阴和血,方用二四六汤(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当归、白芍、丹皮、怀牛膝、丹参、天麻、桑枝);④滋阴化痰法:用于阴虚夹痰证,宜金水六君煎加鲜竹沥、天花粉、生牡蛎、天竺黄。
2.2.3 气阴两虚,脾肾两补
用于脾肾亏虚,气阴不足证,治宜生脉散合滋营养液膏加减。
3 营养成分,通营养
虚实互为影响、互为转化。中风病机转归趋势是由实到虚,初发为实,久归于虚;虚中夹实,虚实夹杂。由于虚实不能割断,因此,治疗上也就难于纯补纯泻。脉络痹阻,气血不畅,筋骨肌肉不用,神机失聪是二者共同的病机。所以,无论治肝胃还是补脾肾,总需化痰消瘀,活血舒筋,宣通气血,疏通经脉,利窍醒神。邪实为主者,全力泻实祛邪,须防伤正;正虚者扶正为先,兼顾祛邪,泻不伤正,补不碍邪。急性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