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方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方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强化民生领域能源需求保障,推动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满 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一、加快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推进传统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融 合发展,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 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电厂、电网、油气 管网、油气储备库、煤矿、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的智能化升级, 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生产运行能力。加快建设绿色智能电网, 推动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增强新型电力系统万物互联和全面 感知能力,提升电网信息传输承载能力,推进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和一体化通信网络建设,支撑一体化大电网监控预警 和分析决策。 推进数字能源平台建设。推动电、油、气等各类能源信息上云, 推动能源大数据应用。建设完善广西能源安全预警大数据中心、广西 电网应急备用调度数据中心、广西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省级充电服 务与监督平台等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以电力为核心的智慧能源平台, 整合电力生产、输送、消费大数据,提供应用场景和接口,发展相关 智能应用。以能源供需衔接和生产服务为重点,鼓励统一规划建设企 业级、园区级、城市级平台。 建设综合能源系统。推进多种能源设施系统集成,加强全产业链和工业园区整体能源利用规划与节能设计,建设集供电、供热(冷)供气于一体的能源梯级利用系统。积极开展节能型智慧楼宇、智慧城市建设。在能源消费服务领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主体,鼓励建设综合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大 数据技术辅助用户挖掘节能潜力。 二、打造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基地 以智能制造为基础,围绕全区智能电网升级改造、智能微电网建设、轨道交通电气化、新能源接入消纳等需求,着力发展智能电网装备、智能运维等产业。加快打造产业集聚明显、龙头企业集中的智能电网产业园,重点推进柳州等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智能电网产业与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储能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智能输变电设备和智能配电产业向成套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 智能电网建设所需设备本地化供给能力。 三、完善煤炭油气产供储销体系 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 以各级人民储备为补充的煤炭储备机制,鼓励依托大型燃煤火电项目, 或在煤炭主要运输通道、主要接卸港口区、重要物流节点、主要消费地区、废弃煤矿场址等重点区域建设煤炭储备项目。完善煤炭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加快在防城港、北海、钦州等市建设一批百万吨级煤炭储备基地,到2025年,力争北部湾煤炭储备基地静态储备能力达到1000万吨。建设内陆地区煤炭集散中心,形成沿海与内陆互补、集疏运畅通的煤炭储运体系。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新建崇左红岭煤矿,推进百色、来宾等市具备条件煤矿升级改造或核增产能,增加供 给弹性。 提高天然气储备和调节能力。优先依托沿海LNG接收站储气能力 履行各方储气责任,加快建设北海、防城港等市的沿海大型储气设施, 积极推动钦州LNG接收站等的前期工作,到2025年,力争北部湾LNG 储气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推动实施北部湾海上油气田天然气上岸联 网,重点推进澜洲油田伴生天然气等从北部湾港登陆。在内陆临近消 费区域和主干输气管线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地下储气库先导性试验,适 时启动选址前期工作,在平陆运河、西江等具备条件的内河港口开展 集约型储气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合同保供机制,保障市场供需平衡, 新增天然气量优先保障居民生活需要。有序提高管存调节能力和LNG 气化外输调节能力,提升天然气管网保供季调峰水平。支持页岩气等 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推进桂北等页岩气区块试采。 提高石油储备水平。优先依托广西北部湾港口建设大型原油码头、 大型储油库,在输油管道干线地区及重要边境城市,有序布局一批10 万立方米及以上石油储备项目。在北部湾沿海、石漠化地区等具有独 特地质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做好场址保护。推动企业落实石油储备的社会责任,稳定区内原油供 应,提高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能力。 扩大油气管网覆盖范围。完善油气主干管网、支线管网和互联互 通工程,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外通内畅、安全高效的现代油气 管网。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力争全区新建天然气管道里程2600公里,天然气“县县通”覆盖率达到70%。支持“南气北输”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广西LNG外输管道桂林支线(柳州—桂林)等输气干线投产。 提高油品输送能力和管库联通能力,推进北昆线南宁联通工程等成品 油管道工程建设,到2025年,全区成品油管道总里程达到2200公里 左右。 四、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

文档评论(0)

153****0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