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辉唐墓出土的西汉小五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卫辉唐墓出土的西汉小五币 2006年8月至10月,为了协助河南省卫辉市大马墓地的建设,大学考古系对河南省卫辉市大马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对唐朝初的粮食和夫妇墓进行了清理。墓中挖掘出101个小五耳。小五铢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亦有发现,但多出在关中地区的汉墓之中,在隋唐墓中出现,此为首例。笔者拟在前人对小五铢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形制、年代及性质进行初步考释。 该批小五铢出土于河南省卫辉市大司马墓地06WDⅡM16。该墓为一座带天井的斜坡墓道壁画洞室墓,已被盗扰,共出的器物有镇墓兽、甲骑具俑、女侍俑、鼓吹俑、骑俑、武士俑、动物俑等陶俑组合及石灯、瓷罐、石刻等1,与中原地区北朝墓葬出土器物相似。另出有两方墓志,分属于墓主乞扶令和及其妻,墓志明确记载乞扶令和及其妻分别逝于大业六年(610年)和开皇八年(588年),下葬时间分别为大唐贞观元年(627年)与开皇九年(589年)。 06WDⅡM16所出小五铢铜色泛黄,铸造精细,钱文清晰。郭径多在1.1厘米左右,钱重多在0.4-0.7克之间。笔者对这101枚钱币进行了观察,其中有98枚可辨钱文为“五铢”,另有3枚因锈蚀严重,无法辨认。据形制与钱文的不同,对98枚可辨钱文的小五铢分为A、B两型。 A型,83枚。铸造精细,钱文清晰。郭径多为1.1厘米,钱重多在0.4-0.7克之间。“五”字交笔较直,“铢”字金字头呈小三角形,“朱”字上部均为方折。依据钱币形制不同,可将其分为三个亚型。 Aa型,32枚。铸造精细,钱文清晰。面背肉好周郭。标本06WDⅡM16:101-3:保存完整,面背皆有内外郭。钱径1厘米,郭径1.1厘米,郭宽0.05厘米,郭厚0.1厘米,穿径0.4厘米,重0.6克(图一:3)。06WDⅡM16:101-8:保存完整,面背皆有内外郭。钱径1厘米,郭径1.1厘米。郭宽0.05厘米,郭厚0.1厘米,穿径0.4厘米,重0.5克(图一:6)。 Ab型,36枚。铸造精细,钱文清晰。面有周郭无好郭,背肉好周郭,外郭较宽。标本06WDⅡM16:101-1:保存完整。钱径1厘米,郭径1.1厘米,郭宽0.05厘米,郭厚0.1厘米,穿径0.4厘米,重0.4克。钱背素面(图一:1)。06WDⅡM16:101-2:保存完整。钱径1厘米,郭径1.1厘米。郭宽0.05厘米,郭厚0.15厘米,穿径0.5厘米,重0.7克。钱背素面(图一:2)。 Ac型,15枚。铸造精细,清晰。形制基本同于Ab型,但是外郭的一侧多有磨郭的痕迹。标本06WDⅡM16:101-4:保存完整。面背肉好周郭。钱径1厘米,郭径1.1厘米。郭宽0.05厘米,郭厚0.1厘米,穿径0.4厘米,重0.4克。外郭的一侧有磨郭痕迹,但并未将外郭完全磨去。钱背素面(图一:4)。06WDⅡM16:101-5:保存完整。面背肉好周郭。钱径1厘米,郭径1.1厘米。郭宽0.05厘米,郭厚0.1厘米,穿径0.4厘米,重0.4克。外郭的一侧有磨郭痕迹,钱背素面(图一:5)。 B型,15枚。铸造精细,钱文清晰。郭径多为1.1厘米,重多为0.5克左右。“五”字交笔缓曲,“铢”字金字头呈小三角形,“朱”字仅剩一半,上部均为方折。据其形制的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10枚。铸造精细,钱文清晰。面有周郭无好郭,背肉好周郭。标本06WDⅡM16:101-10:保存完整。钱径1厘米,郭径1.1厘米。郭宽0.05厘米,郭厚0.1厘米,穿径0.5厘米,重0.5克(图一:7)。 Bb型,5枚。磨郭五铢,形制钱文均与Ba型相同,但外郭的一侧多有被磨去的痕迹。 小五铢,史无记载,用途不明。洪遵《泉志》谓为沈郎钱2,其后诸家多因之。饶登秩《钱说一得》及《善斋吉金录》3都认为是王莽铸钱4。丁福保著《古钱大辞典》亦标为王莽钱5。但在《历代古钱图说》中,丁福保又将其标为鸡目五铢,云:“《陈书·文帝纪》:天嘉中,改铸鸡目五铢,按此钱初铸及精小,即旧谱误为沈郎钱,近人属之王莽者是也。”6马定祥批注曰:“鸡目五铢,又有宣帝、王莽、冥钱三说,可暂与此说并存。”6从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所录诸家钱谱来看,小五铢铸行年代有宣帝、王莽、沈郎钱、陈文帝、魏武帝几种说法,关于其用途则有冥钱说与流通货币说两种。 随着小五铢不断在汉代墓葬中出土7,尤其是宣帝杜陵一号陪葬坑中小五铢以及钱范的出土8,朱活先生最先提出小五铢的铸行不是在南北朝时代,也不是新莽铸币,而是西汉中期的铸币,可能铸于武帝时期,很可能与赤仄五铢有关的观点9。这种观点得到了钱币学界大部分学者的认同,大多数学者均认为小五铢始铸于西汉宣帝,是西汉时期专为皇家铸造的随葬冥币,历代钱谱所载皆不可信。 那么大司马墓地乞扶令和墓所出小五铢是否就是西汉时期专为皇家所铸的随葬冥币?从钱币的形制及钱文来看,该批小五铢与西汉时期所铸小五铢极为相似。但细加比较,两者还是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