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管医学的历史进程与临床应用
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在古代中国发现了血管系统和血管疾病的初步了解。在《黄帝内经·灵枢经》里有一段现在称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描写“发于足指,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大约在18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但当时仅能做一些截肢手术以及对一些血管创伤和动脉瘤施行血管结扎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学习国外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努力发掘和整理祖国医药学遗产,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现就我国在血管外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特点分述如下。
1 治疗性脉管炎的疗效
我国医务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同时,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63年吉林医科大学报道,采用中药四妙活血汤为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获得肯定疗效。1971年,广东华县医院和广东中医院报道应用中药毛冬青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95年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亦取得较好疗效。另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的组方和传统方剂加减治疗的经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手术治疗主要有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旁路转流术、静脉动脉化以及大网膜移植术等,在国内许多大医院都有开展,取得一定疗效,但远期效果尚不满意,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创立纺丝真血管
1954年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广慈医院进行髂股动脉瘤切除和同种异体动脉移植术,是国内首例成功的异体血管移植。1957年,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创以纺绸真丝血管进行动物实验,获得成功。1959年与上海市丝绸研究所协作,创制成功我国独特的真丝人造血管。其优良的性能和价廉的特性赢得了我国广大血管外科医生喜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了提高静脉移植物和小口径动脉移植物的远期通畅率,有关新生内膜、人工血管材料表面改性、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研究以及最近的人工血管基因修饰的研究相继在国内得到开展,并取得一定成功。
3 中国含配置肿瘤的设备在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了小血管吻合和断肢再植的动物实验研究。1963年1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钱允庆为一名右上臂完全离断的工人成功地进行了再植手术,并在国际上首次报导了断肢再植的临床经验,这在再植外科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65年上海中山医院在国内报道了首例断拇指再植成功。1966年杨东岳首创缝合血管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术。目前,断指再植已成为县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的手术,再植成功率达到73.5%—97%,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技术上,我国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肌皮瓣移植的研究方面,我国同样处在世界领先水平。1973年,上海华山医院首先报道了一面颊部缺损应用带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获得成功的病例。同年,美国Daniel及我国杨东岳分别报告腹股沟游离皮瓣移植术成功。1981年杨果凡等首创前臂游离皮瓣移植术及二级皮瓣移植修复面部、耳、鼻等缺损及进行阴茎再造术,被誉称为“中国皮瓣”。到20世纪90年代,又相继开展和设计了多种新皮瓣,开创了许多新手术。
4 布加综合征研究治疗人
布加综合征系由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在中国以后者为主。汪忠镐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直致力于“布加综合征”的研究。20年间共收治病人800余例,如包括河南、山东和安徽的3位向其学习过的协作者,病例达2 000以上,为世界上所少有,确立了中国在布加综合征研究治疗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布加综合征中有一种类型是由下腔静脉长段阻塞或狭窄所引起,晚期常有大量腹水或胸腔积液、患者呈高度慢性消耗状态,治疗极为困难,汪忠镐经历了胸导管-颈内静脉重新吻合、经右房破膜、前径和后径肠腔转流、肠房和脾房转流、侧径根治切除、导管扩张、支架疗法、一期半介入法和腔静脉病变介入法加二期门腔转流及肠系膜上静脉与颈静脉转流,其中多种术式为首创,取得满意效果,为高危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径。
5 下腔静脉破膜治疗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激光辅助的球囊成型术、旋切成型术、超声溶栓术、支架和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及静脉瓣膜成型术等相继在国内一些大医院得到开展。1983在北京协和医院汪忠镐与放射科杨宁医师一起为一位患大量腹水的18岁女性布加综合征患者施行下腔静脉破膜术达到消除腹水结果。1991年又首先应用国产支架置放于下腔静脉治疗布加综合征。1994年8月首先用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以微创法治愈股部创伤性动静脉瘘。1996年以同法治愈创伤性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瘘。同年,先后为1例降主动脉瘤和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通过半开放方法以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施行成功的治疗。1998年首先以国产腔内移植物治愈了肾动脉平面以下的腹主动脉瘤,随之以半开放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