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牛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扭曲出血的风险是由含有牛和肠道毛园科病原体的血液抑制引起的。 1 临床症状观察 2008年3月28日双江县勐库镇忙蚌养牛小区报告, 该小区的牛不到半年的时间, 发病64头, 经用硝氯酚、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无效, 死亡16头。即日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前往疫点对病史作了详细了解, 对临床症状进行了全面检查, 特别是对感染严重的病牛进行剖检时, 见到真胃、小肠内有几千条毛发状, 长约15~30 mm的浅红色虫体, 雌虫似红白相间的麻花状 (故称捻转血矛线虫) , 虫体相互缠绕, 呈发团样不停蠕动, 虫体占据大部分真胃腔体。故诊断为牛捻转血矛线虫病。 2 性胃肠炎的发生机制 大量虫体头端刺入胃肠壁, 引起黏膜损伤, 造成不同程度蠕虫性胃肠炎, 特别是上千条虫体大量吸血, 引起病畜极度贫血和消瘦, 虫体分泌的毒素被吸收后, 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抑制造血功能, 从而加剧了患畜的贫血和营养不良, 引起死亡。 3 大腹病的概念 病畜日渐消瘦, 精神萎靡, 放牧时离群落后, 幼畜生长发育停滞, 1岁左右牛体重只有30~40 kg。严重感染者, 四肢外侧被毛脱落, 如开水烫过的脱毛状, 眼结膜苍白, 高度贫血, 下颌间隙、肉垂水肿, 顽固性下痢, 幼牛腹部增大, 故称“大腹病”。病牛最后卧地不起, 食欲废绝, 迅速衰弱, 直至死亡。 4 真胃、小鼠黏膜法 尸体极度消瘦, 切开下颌间隙水肿处, 流出淡黄色液体, 皮下脂肪胶胨样变性, 真胃、小肠黏膜呈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5 诊断 5.1 剖检及诊断 此病诊断不难, 依据病牛下颌间隙水肿, 顽固性下痢, 高度贫血等典型症状, 可作出初步诊断, 若有条件时, 可对严重感染的病牛或死亡病牛进行剖检, 在真胃内可见大量虫体, 偶也见于小肠内, 即可确诊。 5.2 实验室诊断 采集新鲜粪便, 用饱和盐水浮集法, 直接涂片镜检, 可见到椭圆形的虫卵, 大小为75 μm~90 μm×40 μm~50 μm。 6 预防和处理 6.1 全面预防性寄生虫 根据双江县捻转血矛线虫病流行特点, 每年春、秋两季 (3月、9月) 各进行一次全面预防性驱虫。常用药品为: 虫克星一次内服量:牛每千克体重0.2 mg。 左咪唑:牛每千克体重5~6 mg 口服。 噻苯唑:牛每千克体重100 mg 口服。 6.2 科学牧场的实施 根据虫卵的发育和幼虫活动的适宜条件, 不在低洼潮湿地区放牧, 不在清晨、雨后放牧, 尽量避开幼虫活动时间, 可减少感染机会。 6.3 粪便处理 把厩内粪便打扫干净, 堆积于隔离地段, 进行生物发酵, 可杀灭虫卵和幼虫。 6.4 补充精料及矿物质 因为幼畜抵抗能力差, 容易引起死亡, 所以对幼畜应补充精料及矿物质, 增加幼畜抗病力。 在药物治疗同时, 对幼畜、老弱病畜补给蛋白料和含铁制剂, 如硫酸亚铁。 7 牛的捻转血矛线虫病 (1) 双江县的坝区、小黑江流域、澜沧江流域都属亚热带地区, 适宜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发育。江边、河边、箐边、湿地牧草长势较好, 所以牛常在低洼潮湿地区放牧, 从而增加牛感染捻转血矛线虫机会。2008~2009年双江县有4个养牛场的342头牛发生此病, 死亡34头。这些地区的牛都有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的可能。所以对这些地域的牛要进行预防性驱虫。同时做好养殖户防控该病的宣传工作。 (2) 牛的捻转血矛线虫病, 呈慢性经过, 死亡率低, 未曾引起兽医工作者重视, 其实本病早已存在, 同时该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消瘦、顽固性腹泻, 与牛肝片形吸虫病相似, 长期以来误用单一的驱肝片形吸虫的药物治疗。多年来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务必引起畜牧兽医部门和养殖户的重视。 (3) 目前使用的广谱驱虫药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属广谱、高效驱虫药, 既能驱线虫, 也能驱绦虫、吸虫, 可一举多得, 是捻转血矛线虫病驱虫的首选药物。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