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梦溪笔谈.txt
《夢溪筆談》北宋 沈括
序
卷一 故事一
卷二 故事二
卷三 辨證一
卷四 辨證二
卷五 樂律一
卷 樂律二
卷七 象數一
卷八 象數二
卷九 人事一
卷十 人事二
卷十一 官政一
卷十二 官政二
卷十三 權智
卷十四 藝文一
卷十五 藝文二
卷十 藝文三
卷十七 書畫
卷十八 技藝
卷十九 器用
卷二十 神奇
卷二十一 異事異疾附
卷二十二 謬誤譎詐附
卷二十三 譏謔
卷二十四 雜誌一
卷二十五 雜誌二
卷二十 藥議
補筆談卷一
補筆談卷二
補筆談卷三
續筆談十一篇
序
予退處林下,深居絕過從。思平日與客言者,時紀一事於筆,則若有所晤言,蕭然移
日,所與談者,唯筆硯而已,謂之 《筆談》。聖謨國政,及事近宮省,皆不敢私紀。至於系
當日士大夫毀譽者,雖善亦不欲書,非止不言人惡而已。所錄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不系
人之利害者;下至閭巷之言,靡所不有。亦有得於傳聞者,其間不能無缺謬。以之為言,則
甚卑,以予為無意於言可也。
卷一 故事一
上親郊郊廟,冊文皆曰 「恭薦歳事」。先景靈宮,謂之 「朝獻」;次太廟,謂之 「朝
饗」;末乃有事於南郊。予集 《郊式》時,曾預討論,常疑其次序,若先為尊,則效不應在
廟後;若後為尊,則景靈宮不應在太廟之先。求共所從來,蓋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地
上帝,則百神皆預遣使祭告,唯太清宮、太廟則皇帝親行。其冊祝皆曰 「取某月某日有事於
某所,不敢不告。」宮、廟謂之 「奏告」,餘皆謂之 「祭告」。唯有事於南郊,方為 「正
祠」。至天寶九載,乃下詔曰:「『告』者,上告下之詞。今後太清宮宜稱 『朝獻』,太廟
稱 『朝饗』。」自此遂失 「奏告」之名,冊文皆為 「正祠」。
正衙法座,香木為之,加金飾,四足,墮角,其前小偃,織藤冒之。每車駕出幸,則使
第 1 页
梦溪笔谈.txt
老內臣馬上抱之,曰 「駕頭」。輦後曲蓋謂之 「筤」。兩扇夾心,通謂之 「扇筤」。皆繡,
亦有銷金者,即古之華蓋也。
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鑾殿皆在其間。應供奉之人,自學
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隸籍其間者,皆稱翰林,如今之翰林醫官、翰林待詔之類是也。唯翰林
茶酒司止稱 「翰林司」,蓋相承闕文。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無宣召之禮,惟學士宣
召。蓋學士院在禁中,非內臣宣召,無因得入,故院門別設復門,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學士
院北扉者,為其在浴堂之南,便於應召。今學士初拜,自東華門入,至左承天門下馬;待
詔、院吏自左承天門雙引至 門。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學士,自東門入者,彼時學士院
在西掖,故自翰林院東門赴召,非若今之東華門也。至如挽鈴故事,亦緣其在禁中,雖學士
院吏,亦止於玉堂門外,則其嚴密可知。如今學士院在外,與諸司無異,亦設鈴索,悉皆文
具故事而已。
學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親幸。至今唯學士上日許正坐,他日皆不敢獨坐。故事:堂中
設視草台,每草制,則具衣冠據台而坐。今不復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東承旨 子窗格
上有火然處。太宗嘗夜幸玉堂,蘇易簡為學士,已寢,遽起,無燭具衣冠,宮嬪自窗格引燭
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為玉堂一盛事。
東西頭供奉官,本唐從官之名。自永微以後,人主多居大明宮,別置從官,謂之 「東頭
供奉官」。西內具員不廢,則謂之 「西頭供奉官」。
唐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謂之 「蛾眉班」。國初,供奉班於百官前橫列。王溥罷相
為東宮,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後,遂令供奉班依舊分立。慶曆賈安公為中丞,以東西班對拜為
非禮,復令橫行。至今初敘班分立;百官班定,乃轉班橫行;參罷,復分立;百官班退,乃
出。參用舊制也。
衣冠故事,多無著令,但相承為例;如學士舍人躡履見丞相,往還用平狀,扣階乘馬之
類,皆用故事也。近歳多用靴簡。章子厚為學士日,因事論列,今則遂為著令矣。
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靿靴、有鞢 帶,皆胡服
也。窄袖利於馳射,短衣、長靿皆便於涉草。胡人樂茂草,常寢處其間,予使北時皆見之。
雖王庭亦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