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星》组曲的艺术特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行星》组曲的艺术特色 霍尔斯特的创作继承了英国的浪漫音乐传统。除了英国传统的民歌、牧歌和宗教音乐的影响外,它还受到当时新欧洲歌曲,如拉韦尔、莎拉文斯基和其他作曲家的影响。他的高度理性和目标是将自己的作品融入到各种因素中,将自己融入到一个充满活力、清晰、严肃的神秘密收藏中。霍尔斯特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无疑是《行星》组曲,这也是他创作的第一部大型管弦乐,共分为7段(下文详述)。采用四管编制,并启用了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在最后一个乐章中还有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 1、火星,战神(Mars,the Bringer of War)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确实弓弦乐器的弓杆演奏这种干涩、生硬,并略带蛮横的音色,再加之进行曲的风格行军节奏,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定音鼓和参与演奏的所有乐器一道,加强这一节奏的力度和威严,甚至还有竖琴的参与;大锣阴森的滚奏给这一节奏型带来了一种不祥的预兆,预示着大战的来临。如谱例1: 铜管在这一乐章中占据了主要的色调,那种威严和雄壮,以及势不可挡的冷峻音色,使这一乐章的“主题意志”生动形象低表现了出来。在这里,圆号再铜管乐器的运用中,比例比较大,它不仅演奏持续和声,而且还担任大段的主题形象的演奏,而小号更多是在加强行军的节奏,当然,小号在激烈战斗中也吹响了嘹亮的号角,如谱例2: 这时的节奏型背景由弦乐全体担任,两只小号的和音式动机使用纯音色表现出来的,谱例的最后一小节才由双簧管、单簧管和中提琴的音色叠入,音色雄伟而紧张。 2、金星,和平之神(Venus,the Bringer of Peace)与上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乐章显得格外宁静安谧。经过一段安静和声旋律音型的铺垫,由小提琴独奏出沁人心脾的主题,如谱例3: 3、水星,飞翔之神(Meorcury,the Bringer of Winged Messenger)的音乐异常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谐谑曲。乐曲旋律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人们为飞翔之神的光临与他所带来的信息而欢庆歌舞的情景。乐章一开始就展现出木管组动机音色转换的灵活,这个动机音乐的主要发展材料,它自大管开始,音色变化的节奏非常紧凑,其变化频率短到三个八分音符,长到两小节,除了短笛没有参与外,其余木管组乐器都参与了音色变化。在之后的篇幅中,总的说来,音色节奏紧凑是其主要特征。 4、木星,欢乐之神(Jupiter,the Bringer of Jollity)与其它乐章相比,构思宏大,且篇幅较长,整个乐章可分为三部分,乐章的第一部分又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第三主题转为3/4拍,象一首民间舞曲,气氛热烈,清醒宜人,如谱例5: 这一民间舞曲旋律自谱例中的双纵线起,由弦乐全体演奏,有趣的是除了贝司外,一提、二提、中提、大提四个声部竟然有同度演奏,使得这个旋律温暖而有张力,充满了舞蹈的力量。乐章的第二部分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类似东方五音音阶的旋律,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乏庄严与伟岸。乐章的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反复。 5、土星,老年之神(Saturm,the Bringer of Old Age)是《行星》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经常被单独演奏的段落。乐章以长笛、大管和两架竖琴奏出的由两个邻音交替构成的固定节奏为开始,它象征着老年人蹒跚、滞重而单调的步态,是时光消逝与体力趋向衰退的写照,如谱例6 (大管、竖琴同于长笛,略): 这时贝司用微弱而沉重的低音走出缓慢的旋律,先用齐奏,后分部八度奏出,如谱例7: 6、天王星、魔术之神(Urauus,the Magician)这段音乐也是《行星》组曲中的精彩段落。霍尔斯特在这里运用了变幻无常的调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变化等现代作曲手法,从而达到了扑朔迷离的魔幻般的效果。 7、海王星,神秘之神(Neptune,the mystic)在给人以娴静温柔之感的同时,又表现出神秘莫测与朦胧的太空景象。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以这种色调构筑起来的。霍尔斯特以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的大量运用,成功地渲染出一种迷茫的神奇景象。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将女声合唱植入音乐当中,自排练号Ⅵ处,八声部女声合唱再部分木管和竖琴的固定节奏中潜入,为音乐的色彩带来了更为浓郁的“浩渺”和“深邃”。如谱例8: 尽管太空音乐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但如果要追溯它最早的创作,则不能不提到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在西方音乐史上,霍尔斯特可谓是第一个以宇宙为主题来创作大型管弦乐作品的作曲家。这部创作于20世纪初,作品无论从哪个方

文档评论(0)

176****27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