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实词复习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届高考复习导学案系列 PAGE PAGE 3 文言实词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分解为两层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 2.能根据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基础知识 所谓“常见实词”是指:(1)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出现的实词。考查重点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其中对一词多义的考查是重中之重。 (一)通假字 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知”和“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之间的借代。如“三岁贯女”中的“女”通“汝”。又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就同“慧”。 假借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替代。分三种情况:①完全同音,如“畔”与“叛”。②声母相同(双声),如“无”和“亡”。③韵母相同(叠韵),如“嘱”和“属”。从形声字的角度讲,一是形声字和声旁字互相替代,如“贾”和“价(價)”;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厝”和“措(放置)”。 注意:同音替代是就古音而言,由于历史的音变,有的假借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已经不相同了,如“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的“趣”与“促(催促)”。 3.古今字。指古时某一个字表示了许多概念,后来为了把这个字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加以区别,就造出另一个或几个字。古今字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如“莫”与“暮”,“反”与“返”。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如,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 一人,一桌(《口技》)(数目) 古今一也(《察今》)(相同,一样)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 用心一也(《劝学》)(专一)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满,全) 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记?滑稽列传》)(竟,乃) 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知识。 1.本义,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 2.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如“深”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大。其引申义有:①深奥,深刻,如“道理很深”;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④浓,重,如“颜色太深”。 3.比喻义,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坏人的党羽”。又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一句中的“首领”,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为“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三)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词的意义由古到今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指“长江”和“黄河”,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词义的缩小。如:“臭”,古代表示气味,无论好坏,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在指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劝”,古义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之“劝”,就是“鼓励”的意思;《赤壁之战》中“肃劝权召瑜还”“劝”即“劝说”之意。今义中只剩下“劝说、规劝”这一义项。如“劝人改过”。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又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苏武》“置币遗单于”中的“币”,古义指礼物,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廉颇蔺相如列传》“窃计欲亡走燕。”中的“走”,古义为“跑”“逃跑”。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在一般指“嗅觉”。 4.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是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衣冠禽兽”,原来是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现在指穿衣服戴帽子的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行为偏僻性乖张”。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这孩子真乖”。“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的过失。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即用古义,今义“谤”有“恶意中伤”的意思。 5.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