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我国基础教育课后服务政策嬗变及展望.doc

高中语文:我国基础教育课后服务政策嬗变及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基础教育课后服务政策嬗变及展望 ——After-school Service Policy Evolution and Outlook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作 者: 屈璐 作者简介: 屈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屈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原发信息: 《 现代远距离教育》(哈尔滨)2019年第20194期 第14-19页 内容提要: 我国课后服务政策的发展经历了需求导向的初创阶段、地方先行的发展阶段和政策统合的繁荣阶段,从而展现了从“管控”到“引导”的转型与深入,体现了政策导向下课后服务发展在行政职能、实施对象、服务内容、经费保障、人员推进等五个维度的嬗变与完善。课后服务不仅缓解了学校下午“三点半”的社会难题,而且还为学校外素质教育的践行、有效时间与空间的利用、公平性与普惠性原则的坚持、校内外联动模式的创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提出了破解路径。通过课后服务“引导”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入”社会有效资源,“引领”学校、家庭、社区课后空间的共建,必将成为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After-school Service Policy Evolution and Outlook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关 键 词: “三点半难题”/ 课后服务/ 政策嬗变/ Three-and-a-half problem/ After-school service policy/ Policy Evolution 期刊名称: 《 中小学学校管理》 复印期号: 2020年01期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00(2019)04-0014-06    一、我国课后服务发展的回溯    (一)需求导向的初创阶段    我国课后服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家长工作时间与小学生放学时间之间出现了无人看管的“间隔时间”与冲突,部分学校开始开设“晚托班”,承担起学生课后的看管与监护责任,其模式亦可被认为是学校早期课后服务的雏形。随着学校内“晚托班”的发展,地区及学校发展之间的差异、数量规模的限制以及市场经济的介入,随即使得部分学校的“晚托班”逐渐开始转变为收取费用的“补习班”,一些校外机构开始从中牟利。而从另一层面来看,市场上的各类“托管班”发现了客户的需求,于是各类课后托管机构亦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商业化的托管机构最开始主要是以满足孩子放学后的看护以及提供学习场地为主要业务范围,但随着家长对于孩子学业程度的期待和重视,托管机构也为“迎合需求”而逐渐增加课外辅导、兴趣补习等“额外”业务。也有一些家庭作坊式的“托管班”则以小规模、低收费的“优势”存在于学校附近的一些民宅小区之中,主要以看护孩子、辅导作业为服务内容。上述时期可谓是我国课后服务迎合家长需求的初创阶段,在形式上以“晚托班”“补习班”“课后托管”等为主,其特征是无法清晰直观地界定提供主体,模式则以学校、机构、家庭三种形式混合开展为主,服务的内容则包括课后看护、作业辅导以及尔后衍生出来的兴趣辅导班和学业补习班等。    (二)地方先行的发展阶段    200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强调,加强学校收费收入的管理,禁止乱收乱支现象的发生。这一政策出台后,部分学校开展的有偿“晚托班”以及文化辅导班被迫关闭,而在上述政策的影响下我国课后服务的发展亦开始面临普惠与有偿的博弈。2009年,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强调,不得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同时提出通过“学业减负”的方式关注儿童的身心成长与健康。该文件虽然主要针对学生学业负担以及额外补习做出规定,但是其影响则已明显波及学校晚托班。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2014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将午休管理服务费、课后看护费等作为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事项”,文件精神直指依托学校的有偿课后服务模式,意图在源头上禁止将课后服务作为学校的收入项目之一。2015年,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规定对中小学和中小学在职教师提出有偿补课禁令,政策内容虽然主要是针对在职教师校外补课进行监管,但对于学校内课后服务的形式依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综上所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看似都与课后服务无关,但受到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有偿课后服务在校内的存活空间开始备受压制。    随着国家层面文件的出台,地方政府也开始逐步制定符合各地发展特征的地方性课后服务政策。如北京、上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