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冷燕》评点的叙事理论及双重解说.docxVIP

《平山冷燕》评点的叙事理论及双重解说.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平山冷燕》评点的叙事理论及“双重解说” ? ? 刘雪莲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平山冷燕》是明末清初小说家天花藏主人的代表作,也是清初言情小说中流传最广的小说之一,因书坊反复翻刻,至今仍有多种版本流传[1]。根据国内外的版本资料,该书保留下来两种较为完整的评点本,在清初的小说中并不多见。目前,尚未有学者对《平山冷燕》的评点理论加以细致、全面的考察。实际上,天花藏主人的评点与金圣叹、毛宗岗等人的评点理论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明清小说评点理论成熟的标志。因此,本文拟对《平山冷燕》评点中具有特色的“枝叶之法”“水起云穷”“闲笔”等评点理论以及评点中的时空观念展开细致讨论。 这里首先对《平山冷燕》的两种评点本做必要的交代。第一种评点本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天花藏评点四才子书》(以下简称“国图藏本”)[2](262)。有学者认为:“或者此本即顺治初刻本。”[2](263)笔者根据此本诸种特征,可以确定“国图藏本”为清初刻本。新近,笔者发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本衙藏板本”《天花藏批评平山冷燕》①,他书未有著录②。该本与“国图藏本”属于同一系统版本,评语内容也基本相同。该本依据的底本属于更早的版本,也可能就是初刻本,因此笔者以“天花藏批评本”(下文简称“批评本”)中的“评点”为依据进行论述。“天花藏”即“天花藏主人”,这个名号在他的小说中多次出现,如清初小说《赛红丝》[3]、《人间乐》[4]等,无须另做解释。第二种评点本是清末“静寄山房”刻本,封面左栏题“冰玉主人批点”(以下简称“冰玉主人本”),序言署“冰玉主人戏题”③。“冰玉主人”为清怡僖亲王弘晓(1722—1778),该评点本皆为夹批,较为零散。有学者认为,该本体现了评点者鲜明的个人特色[5]。笔者认为,总体上来看,该本评点较为泛泛,理论价值并不甚高,但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参考。 相较于金圣叹、毛宗岗等小说评点者,天花藏主人既是评点者,又是作者,具有“双重身份”,因此本文将“批评本”纳入评点者、作者及读者的不同视角进行阐述。天花藏主人为明末清初人,《平山冷燕》流行于清初,那么他应与金圣叹(1608—1661)为同时代人。因“批评本”中又提到了《水浒》,天花藏主人无疑受到了《水浒传》创作思想、金圣叹评点理论的影响。再有,康熙年间(1662—1722),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志通俗演义》做了修改和评点[6],而天花藏主人评点《平山冷燕》的时间比毛宗岗(1632—1709)略早,所以他受毛氏影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笔者以金圣叹、毛宗岗的评点为参照,探究天花藏主人评点理论的开拓及其“双重解说”的个性特色。 一、“枝叶之法”呈现叙事脉络 古代小说在叙事发展中分枝分叉,即“说书人”所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常常被小说评点家们使用,笔者将其概括为“枝叶之法”。张世君在《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概念研究》一书中,论及“过枝接叶法”[7](250),“过枝接叶法”是金圣叹评点《水浒》时所提出的。他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二回总评中写道:“文章家有过枝接叶处,每每不得与前后大篇一样出色。然其叙事洁净,用笔明雅,亦殊未可忽也。譬诸游山者,游过一山,又问一山。当斯之时,不无借径于小桥曲岸、浅水平沙。然而前山未远,魂魄方收;后山又来,耳目又费。”[8](596)金圣叹所说的“过枝接叶”主要在于强调“借径”。天花藏主人在评点过程中,既受到金圣叹评点理论的启发,也显示了自身创作过程中对叙事脉络的掌控及个性化的思维模式。 (一) 掌控“枝叶相生”的叙事脉络 “批评本”第一回回评中提出了“根”“叶”的问题,立言“必有一大根蒂而总统之”,并直接提到了《水浒》篇首先所写“误走妖魔”之事: 凡善立言者,立言之始,必有一大根蒂而总统之,则枝叶四出,方不散乱。如《水浒》,欲写群贼,而先误走妖魔,则群贼之生,不为无据。此书欲写平、山、冷、燕之才,恐涉虚诞,而先奏才星降瑞,以为根蒂,虽极为夸美而人不惊怪矣。(“批评本”第一回回评) 从这段评点可以看到,天花藏主人论及了《水浒》的创作思路,这里的“大根蒂”具体是指《平山冷燕》第一回交代了“才星降瑞”的天象,皇帝据此天象敕礼部搜求人才。对“天象”的叙述类似于《水浒》的“楔子”,从而形成结构上的“枝叶四出”,故事脉络由此展开。天花藏主人又评点道:“文章出没,妙于无因而有因。譬如欲引入桃源,必先散沿溪之桃花。此书本欲见山黛小女子之才,故先见山黛小才女白燕之诗;欲见山黛小才女白燕之诗,故先见时、袁老前辈白燕之诗;欲见时、袁白燕之诗,故先见……一枝一叶,次第而生,看来宛若天然。而不知良匠苦心,已有穿通天地者矣。”(第一回回评)此段评点中数次出现“欲见”“故先”,指出欲写才女山黛的诗才,从朝臣庆贺写起,也就是“枝”“叶”要有次序,与“方不散乱”表达一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