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TYLEREF 标题 1 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
规划设计方案
目 录
TOC \o 1-2 \h \z \u 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1
1.1地理位置 1
1.2土壤地层特征 1
1.3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 2
1.4 森林资源及社会经济情况 2
1.5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现状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1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1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2.3项目建设的效益 2
第三章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 1
3.1指导思想 1
3.2原则 1
3.3主要依据 1
第四章 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方案 3
4.1森林防火道路布局及建设规模 3
4.2森林防火道路等级的确定 3
4.3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3
4.4平面设计 4
4.5 纵断面设计 6
4.6路基设计 7
4.7路面结构设计 10
4.8 涵洞工程设计 10
4.9 路线交叉 11
第五章 投资估算 1
5.1 主要编制依据 1
5.2 编制范围 1
5.3 人工、材料价格的取定 1
5.4 建安工程取费 2
5.5 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购置费 2
5.6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
5.7 工程总投资 4
5.8资金筹措 4
第六章 环境影响及对策 1
6.1 设计方案对工程环境的影响 1
6.2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2
第七章 保障措施 1
7.1组织保障 1
7.2资金保障 1
7.3技术措施保障 1
7.4安全措施保障 2
附表:
1、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使用林地小班调查表
2、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主要工程数量表
3、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规划设计投资估算表
附图:
1、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线路平面图
2、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典型纵断面图
3、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典型路基路面结构图
4、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挡土墙一般结构图
5、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图
6、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道路路基超高加宽方式图
STYLEREF 标题 1 第七章 保障措施
STYLEREF 标题 1 第七章 保障措施
PAGE 28
PAGE
PAGE 27
第一章 项目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国有林场(马山森林公园)位于XX县西北部,属雪峰山脉,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780米,最低海拔1300米,坡度在15°-35°之间,东与本县水田乡交界,南与本县麻山乡相连,西与浦县相依,北与小沙江镇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1'30"~110°46'15",北纬27°21'15"~27°28'00"。
1.2土壤地层特征
林场土壤以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棕壤为主,沿马山山脊多有基岩露头,覆盖层以第四系残积或残坡积土为主,根据颗粒成分分析成果,残坡积土为粘土质砂或粉土质砂,厚度一般为0.5米~2.5米。
通过平面调查和分析,场址区内地层较单一,主要为印支期第二次侵入岩,岩性为浅灰色至灰白色细中粒二云母花岗岩(γ51-2),含有少量的石英脉。工程区的岩(土)体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各层简述如下:
①层:残坡积(Qedl),表层为灰褐色至黑褐色腐植土,厚度20厘米~40厘米,下部为灰黄色、黄褐色,成分主要为含砾的砂质粘土,中等密实。该层在整个场址区内普遍分布,厚度一般为0.5米~1.5米,沿垭口较平坦部位厚度可达1.5米~3.5米。
②层:全风化土,由花岗岩全风化形成。灰黄色、灰白色,上部稍密,下部中密至密实,稍干,厚度一般为2米~5米,最厚处可达近1
③层:强风化岩体,为灰黄色至灰白色细中粒二云母花岗岩,风化后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含有少量的石英脉。在现有的公路开挖断面下部可见该层,另在个别小山包可见少量强风化花岗岩出露。
1.3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4℃,年降雨量1700毫米,年无霜期199天,年平均相对温度83%。
场区系低中山地,无大的河流分布,仅一些深切冲沟常年有地表水流,区内植被较好,沟谷较发育,残坡积和全风化层厚度较大,岩体较破碎,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据地质调查,在场址区的多条深沟内,均有水流渗出,地下水主要沿沟谷内裂隙侧向排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15米~25米。
1.4 森林资源及社会经济情况
场内森林茂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