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4、与经典对话,学习陶渊明,坚持初心,坚守本心。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本诗的情感。 2、 思考走近诗人陶渊明,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 资料补充: 1、题解 :《饮酒》组诗小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嗜酒如命,这些诗歌都是酒醉后写作的。其实是借这些诗歌抒写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2、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田园诗的开创者。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41岁归隐田园。其田园诗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 3、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导入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语毕,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提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同学们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明确:陶渊明 二、初读作品知古韵 (一)诗意梳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二)诵读教学 1、学习诗歌,我们要善于诵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熟本诗,扫除字词障碍。 2、读诗要读出语气、节奏、停顿、情感(朗读诗歌最高层次要求)。 3、五言古诗朗读节奏是有规律的的“二\三”模式。 4、播放智慧课堂诗文朗读,要求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小结:诗歌既有诗的隽永,又有歌的韵律。因此诵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读出是的音韵美。这首诗作为田园诗歌名篇,我们要以一种缓慢的、舒缓的语气去诵读。 三、品悠然诗意 (一)第一层:品味“心远地自偏”的超然物外 (1)车马喧仅仅是指车马的喧闹吗?有没有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车马喧代表的是门庭若市的热闹场景,联系此时归田十余年与归田前“不为五斗米折腰”,可知车马喧是指官场的交往,追逐名利的喧嚣。 【背景信息补充】陶渊明做官经历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 (2)心远地自偏,远的是什么? 远的是官场、名利,概括来说就是俗世。 (3)怎么理解心远地自偏?我们有没有学过同样用主观心境改变客观环境的课文? 齐:“虽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因为心远离俗世,所以住处也变得僻静了,因为德行高尚,所以陋室也不陋了,这正是君子的修身之道。 (4)那么同样是心远与地偏,陶渊明和《与朱元思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