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梅核气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核气 【诊断与鉴别】 【病因病机】 【辨证及治疗】 【预防与调护】 【预后及转归】 梅核气是以咽部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年女性。《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最早描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梅核气”一名首见于宋代,如《仁斋直指方论》卷之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梅核之状者是也。”在古代医籍中尚有梅核、梅核风、回食丹等别名。 【诊断与鉴别】 本病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阻塞感,其状如梅核或炙脔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碍饮食及呼吸,多于情志不舒、心情郁闷时症状加重,且咽喉的异物阻塞感又容易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检查咽喉及食道无明显异常。 进行梅核气的诊断前,应对咽喉及食道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喉痹、乳蛾、咽喉及食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咽喉及食道肿瘤若出现咽部异物感,在进食吞咽时加重;梅核气的咽异物感则空咽时明显,进食时反而减轻。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 1.肝郁气滞 情志所伤或平素情志抑郁,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咽喉气机不利而发病。 2.痰气互结 思虑伤脾,或肝郁日久,横逆犯脾,以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阻于咽喉而发病。 【辨证及治疗】 本病一般病程短者,以肝郁气滞为主,病久或反复发作则肝脾不和,痰气互结,甚至痰瘀互结。治疗方面,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慰和耐心解释。 1.分型论治 (1)肝郁气滞 主证:咽喉异物感,或如梅核,或如肿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不碍饮食。患者常见抑郁多疑,胸胁脘腹胀满,心烦郁闷,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肝经循行于咽喉,平素情志抑郁,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阻滞,咽喉气机不利,故咽喉有异物感,状如梅核或肿物;无形气结,故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而不碍饮食;肝为将军之官而主谋虑,情志抑郁则伤脾,肝郁不舒,则多疑多虑而精神抑郁、郁闷心烦而喜太息;肝郁气滞,则见胸胁脘腹胀满;脉弦为肝郁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散结解郁。 方药: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薄荷助柴胡疏肝;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生姜、甘草益气补中。可选加香附、苏梗、绿萼梅以助理气利咽;烦躁易怒、头痛不适、口干者可加牡丹皮、栀子;失眠者可加合欢花、酸枣仁、五味子、首乌藤;情志抑郁明显者,亦可配合越鞠丸加减。方中香附行气解郁,苍术燥湿健脾,神曲消食和中,川芎活血行气,栀子清热除烦。 (2)痰气互结 主证:咽喉异物感,自觉喉间多痰,咳吐不爽,时轻时重,或见咳嗽痰白,肢倦纳呆,脘腹胀满,嗳气。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忧思伤脾,或肝病乘脾,则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故咽喉异物感、自觉喉中痰多、咳吐不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浊阻肺,则咳嗽痰白;痰湿困脾则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肝脾不和,胃气上逆,则嗳气;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内有痰湿之象。 治法:行气导滞,散结除痰。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方中半夏、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厚朴降气导滞;茯苓健脾利湿;紫苏叶行气宽中,俾气舒痰去,病自愈矣。 精神症状明显、多疑多虑者,可加炙甘草、大枣、浮小麦;胸闷痰多者加瓜蒌仁、薤白;纳呆、苔白腻者加砂仁、陈皮;若兼脾虚者,可合四君子汤加减。痰气互结日久,致使气滞血瘀者,可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若见病久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者,可加黄芪、鸡血藤;胸胁不适者加柴胡、苏梗、枳壳。亦可用合欢花、厚朴花、白菊花、佛手花、绿萼梅等量拌匀,每次6g,开水浸泡代茶饮。 2.外治法 (1)吹药法  用清热化痰利咽的中药粉末少许吹布于咽喉。 (2)咽部注射  先于咽后壁喷少量表面麻醉剂,取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12等,分4~5点注射于咽后壁黏膜下。 3.针灸疗法 (1)体针  毫针刺廉泉穴,针尖向上刺至舌根部,令患者做吞咽动作,至异物感减轻或消失时出针,或取合谷、内关、天突穴,每日1次。 (2)灸法  取膻中、中脘、脾俞穴,各灸3~5壮,每日1次。 (3)埋线  取天突或膻中穴进行穴位埋线。 (4)耳针  取肝、肺、咽喉、内分泌、肾上腺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 (5)穴位注射  取天突、廉泉、人迎、内关等穴位,每次选1~2穴,用当归或柴胡注射液行穴位注射。 【预防与调护】 1.向病人耐心解释本病的特点,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减轻心理负担,有利于康复。 2.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培养性情开朗、心胸宽阔的性格。 3.戒除烟酒,禁食肥甘厚腻之品。 【预后及转归】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